相遇‧在北美大地 北極圈 和麝香牛看對眼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4.09.28 語音朗讀 33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有一頭公麝香牛逕自朝我們走來,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樣。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公麝香牛的牛角覆至額頭,很容易辨認,而且牠們會站在群隊外圍保護妻小。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了求偶期,男士們就用尖尖的牛角一較高下。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母麝香牛懷胎後,通常一胎只生一頭小牛。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三月隆冬之際,在Fairbanks看到以麝香牛防禦陣營所構思的冰雕作品。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秉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精神,公麝香牛就從我們面前咫尺之近走過! 文/林心雅(Hsin-ya Lin)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去阿拉斯加那麼多趟,除了養殖農場或博物館標本之外,我們從沒看過「野生」麝香牛。二○○八年六月應好友蓋瑞之邀,沿著阿拉斯加著名的道爾頓公路穿過北極圈,更往北上,除了想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拍攝馴鹿遷徙,另一個最主要目的,便是希望能看到麝香牛。 麝香牛英文名Muskox,學名 Ovibos moschatus,分布於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格陵蘭、俄羅斯等北極苔原地區,因此又稱「北極麝牛」,是分布最北的有蹄類動物。 道爾頓公路全長四一四英哩,相當於六六六公里(台灣南北全長僅三九四公里)。這麼長的距離,這麼大的範圍,要找行蹤不定的麝香牛,該如何找起?還好蓋瑞長年在極區工作,是經驗豐富的識途老馬,知道在道路盡頭MP414(Mileage Post 414)往南八十英里間的極地苔原,有機會看到此牛蹤影。 最愛吃柳木枝葉 果然,某天我們在MP 345附近綠油油的矮小柳木灌叢中,發現一群麝香牛藏匿其間,深褐色身體泰半被遮掩著,不仔細看,很容易就錯過了。 「牠們為何躲在柳木叢裡呢?」我好奇地問。 「因為牠們喜歡吃柳木的枝葉啊!」蓋瑞解釋,因為這一帶油管埋在地下(而非像其他路段油管採高架式),施工時泥土被翻攪並挖深,所以植物的根也能扎深,因而長出一排柳木叢。麝香牛愛吃柳木枝葉,因此常出現此區。 麝香牛是群居動物,只不過夏天集群較小,像我們看到的只有十幾頭,頂多幾十頭。據說牠們冬天可能結群至上百頭,但不會像馴鹿那樣組成成千上萬的龐大隊伍。三人扛起相機腳架,慢慢朝牛群一步步走近。牠們並不太怕人,昂起頭直盯著我們,那表情好像在說:「你們三人沒事想幹嘛?」並沒打算逃離。 人與牛兩不相犯 此牛體型大,肩高約一點二至一點五公尺,體重二○○至四○○公斤。雌雄均長角,但母牛角略小一號,而且公牛角覆至額頭,母牛則無,很容易辨認。 「牠們會攻擊人嗎?」看那倒勾的尖牛角,我不禁輕聲問。 「會,如果牠們被惹毛,會頂著牛角撞人。還是小心點,不能太靠近……」 正說著,一轉頭,一頭麝香牛正踱步朝我們走來。原來牠之前「離群索居」,此時想歸隊,而我們剛好站在牠和牛群之間,怎麼辦? 「不用怕,就原地不動,保持安靜就好……」只見牠愈走愈近,看到我們也沒放慢腳步,一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模樣,大搖大擺從我們面前走過,距離還不到五公尺! 有牛主動靠近,這麼難得的機會當然不可錯失,等牠一走近就猛按快門。牠邊走邊瞄我們,我和牠炯炯的眼神短暫交接,剎那間,心臟噗通噗通跳,很怕牠像西班牙鬥牛,突然不爽就猛朝我們衝過來。結果根本沒事,是自己太會想像了。 下垂長毛如披風 麝香牛主食為野草和灌木枝葉。到了冬天積雪深厚,牠們便用蹄刨雪,挖出乾草葉和地衣苔藓為食。據研究,麝香牛所需食物僅需同樣大小牛隻的六分之一,「節能」效率極高。 每年七至九月是求偶期,母牛懷孕八至九個月,通常每胎生一隻,偶而會生兩隻,小牛出生於翌年四至六月極區春回大地、食物充沛之際。至於平日活動,身強力壯的公牛多在外圍擔任警戒和保護的重任,幼牛和母牛則在隊伍中間。 麝香牛最特別之處,是全身披覆著黑褐色長毛,下垂有如天生專為對付強風大雪特製的披風。外層長毛底層,還有一層厚厚的柔軟絨毛,足以抵禦任何寒冷和濕氣,難怪麝香牛能安居於極區。 牛脾氣惹殺身禍 麝香牛看起來雖然溫順,卻生性勇敢。據說在任何狀況下,牠們都不會臨陣脫逃,當敵人(如狼或熊)出現時,會立刻組織成防禦陣營,成年公牛站最前線面對敵人,並把小牛圍在中間,嚴陣以待。 正因「絕不退縮的牛脾氣」,曾為牠們惹來集體殺身之禍。因其毛皮品質極優,歐洲人為獲取皮毛,持槍進入極區,先派獵狗追趕,待麝香牛被激怒而形成防禦陣營時,剛好稱了捕殺者心意,幾乎被射殺殆盡。這般用肉身擋子彈的防禦體系,比四散潰逃還糟糕,十九世紀大量獵殺的結果,險些讓麝香牛走向滅絕。 幸好加拿大在一九一七年通過法律禁止捕殺麝香牛,美國也在一九三○年從格陵蘭將麝香牛重新引進阿拉斯加。在兩國政府聯手保護下,麝香牛快速繁衍,如今已不再是瀕危動物了。 前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 狗兔一家親 下一篇文章 有影 秀 台灣 黑鳶 悲涼的老鷹之歌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