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博文
鼻黏膜乾燥出血,通常發生在學齡前孩童用手指挖鼻孔,或小朋友個性活潑常撞到鼻子或打噴嚏時太過用力。鼻黏膜本身分布許多微血管,敏感而脆弱,在寒冷冬天吃太燥熱食物容易破裂出血,中醫稱之為鼻衄。
常見的原因 :
鼻腔或鼻竇感染,過敏性鼻炎。局部鼻外傷或肝腎功能不好者。藥物引起如抗凝血劑,阿斯匹靈。長期酗酒、敗血症、尿毒症等。
高血壓、肝硬化、血管硬化、高燒、血液腫瘤病、身體易多處瘀青。
調整方法如下:
少喝烈酒、忌吃辛辣、燒烤等食物及抽菸。簡單運動習慣養成:慢跑、散步、氣功等。
充足睡眠,避免過勞及壓力,可多放一個枕頭抬高頭部。流鼻血停止後,避免過度激烈運動,如提舉重物。
身旁放杯水增加空氣的濕度。偏熱體質者或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在寒冬時吃太進補。塗抹軟膏滋潤鼻子也可止癢。
坐直,使頭部前傾,用口呼吸,呼氣使鼻腔內血塊噴出,再塞入紗布或棉球,捏住鼻翼,使鼻道緊閉五到十分鐘,如果尚未止血,再重填塞鼻腔或施壓十分鐘。
中醫辨證論治參考方劑
熱迫血行型:可用桑菊飲或辛夷清肺湯清肺熱、清胃散來清胃熱、龍膽瀉肝湯來清肝火。
氣血虧虛型:可用歸脾湯或當歸補血湯。
不易出汗者:可用桂枝湯。
中藥治療藥物參考
活血化瘀:艾葉、王不留行
滋陰潤肺:枇杷葉、貝母、糯米
辛涼解表:菊花、薄荷汁、牡丹皮
涼血止血:白茅根、槐花、仙鶴草
平常可預防參考食物
蓮藕汁、蘆根、水梨汁可減緩症狀發生及預防流鼻血;減少攝取花生、龍眼乾及咖啡。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