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怡(右)說:「在印度除了教導當地學童正確的衛生觀念外,更重要的是傳遞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三好運動」,透過印度《三好歌》的教學,讓學童從小學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圖/記者林汝娟
林心怡(右)說:「在印度除了教導當地學童正確的衛生觀念外,更重要的是傳遞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三好運動」,透過印度《三好歌》的教學,讓學童從小學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圖/記者林汝娟
【本報台中訊】「因為害怕競爭就不去競爭,會永遠無法脫離舒適圈。」錄取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系的台中女中畢業生林心怡,學測七十三級分,申請國內醫學系都落榜,反而讓她想到大陸念書「和更優秀的人競爭」,並立志要成為無國界醫師,到戰地、第三世界服務。
林心怡說,學測失利後準備指考衝刺,得知北大醫學系釋出機會,以學測成績、社團經驗報名,台灣今年有六、七名學生一起競爭,經過資料審查、團體面試順利錄取。
林心怡國小閱讀《雨啊!請你到非洲》一書,思考如何奉獻自己,決定:「當醫生最有機會。」
從小,母親教她要感恩、脫離舒適圈,高中開始擔任佛光山、家扶義工;今年暑假主動報名由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舉辦的印度公益旅行,在印度服務二十一天中,她實地接觸到印度的階級制度與貧窮,更堅定要到第三世界國家行醫的信念。
林心怡回憶,在印度的窮鄉僻壤孩子的生活很窮苦,有位在佛學院受教育的女孩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分享她的知足與感恩,其中一頁貼著一片她捨不得吃、已經融化的巧克力,女孩細數巧克力的來龍去脈,讓人震撼。
除了林心怡外,還有十餘位來自台灣、澳門、阿根廷的青年,從印度孩子困苦的學習環境中,體驗「幸福為何」;從貧民窟關懷、育幼院服務、營隊承辦、文化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去認識世界、體驗生命。
台灣目前尚不承認大陸學歷,林心怡一點也不擔心,畢業後計畫先到歐美進修,把目標放在國外發展,希望成為外科醫師,投入戰地或非洲、貧窮國家行醫。
林心怡說,北大的口試重視人文醫學關懷,面試期間住在校園內,看到夜裡凌晨每一棟宿舍依然燈火通明,來自各省菁英埋頭苦讀,這個畫面讓她相當震撼,更堅定要加入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