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印度偏鄉 服務中找到幸福 林汝娟 |2014.08.26 語音朗讀 20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從二○○八年開始舉辦的印度公益旅行,除了二○一三年因正覺大塔爆炸案暫停一年,年年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圖/記者林汝娟 紙飛機航向天際,孩子露出滿足的笑容,青年隨兒童拾起地上的紙飛機,與他們打成一片。圖/國際佛光會中華青年總團提供 (人間社)青年總會想出不同的點子,讓小朋友在最快時間內學會唱跳〈三好歌〉。圖/記者林汝娟 當學童願意主動靠近,青年感受到他們渴望學習的心。圖/記者林汝娟 十五位來自台灣、澳門、阿根廷的青年,到印度參加二十一天的義工服務。 圖/國際佛光會中華青年總團提供 (人間社) 前言: 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從二○○八年開始舉辦的印度公益旅行,除了二○一三年因正覺大塔爆炸案暫停一年,年年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年七月,十五位來自台灣、澳門、阿根廷的青年,踏著興奮的步伐出發,展開二十一天的義工服務。多數青年首次參與佛光山大型活動,他們從印度孩子困苦的學習環境中,體驗「幸福為何」。 出發到印度前,不管是身邊親朋好友,還是網路、報章雜誌上的資訊,都不禁讓公益旅行的成員,努力為自己打氣、正面喊話,因為此行不只是傳遞星雲大師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更要挑戰「苦行」。 離開佛光山新德里文教中心、印度佛學院暨僧伽育幼院,才著實感受到偏鄉的受教環境更克難,沒有足夠的燈光、教室、課桌椅,有些教室甚至還在建設,學生只能坐在鋪著地毯的地上,或是頂著太陽、吹著自然風上課…,種種景況都讓青年大呼,「天啊!這樣也能上課!」 加入 才能融入 而當紙飛機翱翔在天際,孩子露出天真的笑容時,青年早忘記前一刻還在邊擦著汗、邊聲嘶力竭地上課、管秩序,開始興奮地跟著學生,撿起地上散落的紙飛機,與他們打成一片,青年說,「笑容跟眼神,真是最好的溝通語言」,什麼都不必說,加入就對了。 「親自感受後,才知道原來很多時候,我們是活在『想像』的世界中。」從第一天的好奇、用烏溜溜的眼珠盯著大哥哥、大姐姐,到第二天主動湊到青年身邊,大家感受到孩童迫切想學習的心,這一刻,青年心裡的不安、恐懼、質疑也揮之一去,青年說,「只有手貼手,才能感覺到溫度。」 每天總要重複十幾、二十遍的〈三好歌〉,儘管青年已一字一句比畫著動作教學,但只要請學生稍微唱大聲點,就能感受到他們沒節奏、忘動作,在一旁的老師也被拉走音。 肢體語言 奏效 這也讓青年苦笑說,「我的挫折感無限擴大」、「我唱到都要啞了,他們怎麼好像還是聽不懂?」但大家認真教學、學習的模樣,隨行的如彬法師和妙如法師都看在眼裡,笑著拍拍青年的肩膀說,他們只要能夠記住這首歌、傳唱下去就圓滿了。 在佛光山道場,有法師、老師、義工等協助,學生多數都能用中文溝通,而在其他學校,語言隔閡的落差馬上出現,成員中常自嘲自己英文最弱的羅冠婷說,「我只會說單字、片語,來到偏鄉學校覺得自己好厲害。」旁邊的青年笑著補充,跟當地孩子互動,只要比出大拇指,會說「acha(好棒)」、「good」就夠了,聽到讚美聲,他們就開始追著跑,模仿青年說話,有些還會笑著糾正印度話發音。 教唱〈三好歌〉外,青年也經常利用大地遊戲,像是星際之門、打電話、兩人三腳、跳繩等,必須藉助同儕團結、相互幫忙才能完成,以此讓學生從中了解,尊重、相信對方,才能圓滿每件事、每項工作。 教師青年交流會 激盪新思惟 十五場三好營,去過五個不同地點服務,對青年來說,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與印度佛教青年會(YBS)轄下學校,進行三好夏令營的「教師青年交流會」,「我們可以為您們做什麼?」當印度教師提出問題時,青年說「行三好!」 印度佛教青年會會長Suresh表示,今年營隊聚集八所學校的老師及學生參與活動,並從每間學校精選出二十餘位學生、二至五名教師一同學習,就是想學習、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體驗更多元、有創意的內容。 兩天活動中,看見不少老師努力拿著紙筆寫下每個遊戲的內容、玩法,有老師笑著說,「我們教他們『一到十』花了三個月時間;你們用『打電話』的方法教,只花了三分鐘。」沒想到遊戲、唱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我要開始在每堂課結束前,準備『有意義』的遊戲給學生,透過遊戲告訴他們課本外的知識跟生活觀念。」看見學生從團康遊戲中,露出平常在學校上課少有的笑容時,讓其中一位老師 Jirtlndra Pratab Singh說,希望不僅能從自己開始,更希望改變其他老師,讓教學遠離打罵的方式。 高三生發願 明年續來帶營隊 「除了〈三好歌〉、洗手、刷牙、大地遊戲等,我們還能給他們什麼?」這是每個青年都在思考的問題。經歷實地教學接觸後,「快樂」是最想留給他們的寶物,青年說,「不管未來他們會面對什麼,快樂的回憶會伴隨三好,在他們心中發酵。」今年九月才升高三的莊慈愍說,她發願,明年還要再來印度服務。 「只有相信,種子才能發芽。」成員中年紀最小,今年九月才升高三的莊慈愍說,這趟旅程像是樂曲中的休止符,讓樂曲能一章一章延續下去,她發願,明年還要再來印度服務。 也曾經發生發放筆記本、筆、橡皮擦等文具時,小朋友的「貪、瞋、痴」瞬間爆發;還有一下課在路邊買礦泉水時,被學生要錢的事,李虹靚有感而發地說,「完全沒辦法想像優秀的小翻譯,放學後竟向我伸手」。 「印度政府有提供義務教育給孩子。」妙如法師分享,但若大眾持續滿足他們的乞討,兒童就會認為,只要伸手就能賺錢,何需讀書? 妙如法師曾看著窗外說,「你們看,我們還沒到達目的地,孩子就已經排排站好,等我們下車了!」看著從四面八方群聚的孩子,青年臨時起意說,「我們唱歌吧!」然後青年Vicky 領唱、彼此牽起手,要以歌聲為緣,在孩子心田植下更多善美種子。 創造舞台 讓年輕人發揮 「放手,才能看見青年的潛力。」從行前準備開始,此行的輔導法師、國際佛光會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如彬法師,給足青年空間發揮「集體創作」的精神,任大家激盪出創意火花。 不同於過去參與國際公益旅行的青年,如彬法師說,這次不僅是首度有非佛光青年加入,其中更有高中應屆及畢業生,多數較無參與、主持大型活動的經驗。 如彬法師提及,「心心相印」印度公益旅行舉辦到第五屆,青年要在過程裡同中求異,找到不同的教案,給予這個國家、地區新的教學內容,並不容易。當青年每次活動結束後,能逐漸主動參與、規畫、檢討,表示他們成長了,相信未來回到自己國家時,將能拋磚引玉,延續這份熱忱與感動。 佛光山加爾各答禪淨中心住持妙如法師說,他每年都在覓尋合作學校,在印度要找到能持續給予正確觀念的學校不容易,不僅僅是願意接受物資發放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夠延續星雲大師的三好精神,而「印度青年佛教會」是目前公益旅行唯一的合作對象。 妙如法師更給予青年最大的挑戰「就地取材」,如何運用當地現有的有限資源,提供他們創新、實質的技能,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誘因。 妙如法師語重心長地說,每次活動、公益旅行都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如何把所見所聞分享、傳遞出去?怎麼把能量發揮愈大、擴大漣漪效應? 如彬法師鼓勵青年,記住、延續這份感動,才是公益旅行的最大意義,起初辦理國際公益旅行的目的,就是希望青年走出去,認識世界、體驗生命,不論是否在宗教上有體悟,還是對自我生活有所改變,都是珍貴的成長。 前一篇文章 大師著作加持 掀港粵購書潮 下一篇文章 慈善院系列報導3 二手輔具、雲水義診 紓困療病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 作者其他文章創意變產業 藍芽幫忙找失物勤耕福田 李虹慧推展三好北區台北道場:依法不依人復育真鰍又抗疫 南華出妙招城鄉共學 20同名國小交流互訪用愛寫校史 龜山國小如期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