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傷痛 多真心陪伴關懷

 |2014.08.11
1139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北訊】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心身精神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建廷表示,發生重大事故,不論在現場或透過媒體關心事件,面臨重大災難的衝擊,要保有安全、妥適的感覺最重要。

高雄氣爆事件造成許多家庭不得不離家,暫時停留在安全的地方。陳建廷表示,如果感到不適,例如持續擔憂、害怕,或是心情受到影響,應先遠離相關的新聞或網路資訊,以免讓自己的不適更嚴重。

陳建廷建議災區民眾,或關心災情的民眾,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其他面向,例如運動、閱讀,讓自己適度放鬆,以避免情緒過度起伏。

陳建廷提醒,人有復原能力。他建議,如果有親友需要幫忙,往往需要同理和接納,此時,可以提供安全感,例如,言語上的鼓勵,或保持連絡的善意,應避免「主動指導」、或提供太多意見、或討論事故的細節。

推動安寧緩和醫學的許禮安醫師則認為,在重大災難時,希望大家容許家屬可以自在宣洩悲傷,不要老是叫家屬別哭、不要老是想要「輔導」別人的悲傷。悲傷本來就是每個人遭遇生離死別必然與正常的情緒,而不是需要被輔導的問題。

許禮安說,「生離死別、天人永隔的悲傷不需要輔導,家屬需要的是真心誠意的關懷與細水長流的陪伴。」悲傷一定是走不出來的,因為世界再也不一樣,再也回不去了。

許禮安表示,能夠哭笑自如才是個「真人」。不希望因喪親而悲傷的家屬強顏歡笑,因為刻意用心理能量撐住假裝,回去獨處時只會跌落更深的情緒黑洞。

他認為,現實社會缺少的寬容態度,是容許家屬可以自在的悲傷與哭泣,容許義工可以和災民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社會大眾與義工更缺少的是,真心關懷及細水長流的陪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