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心身精神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建廷表示,發生重大事故,不論在現場或透過媒體關心事件,面臨重大災難的衝擊,要保有安全、妥適的感覺最重要。
高雄氣爆事件造成許多家庭不得不離家,暫時停留在安全的地方。陳建廷表示,如果感到不適,例如持續擔憂、害怕,或是心情受到影響,應先遠離相關的新聞或網路資訊,以免讓自己的不適更嚴重。
陳建廷建議災區民眾,或關心災情的民眾,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其他面向,例如運動、閱讀,讓自己適度放鬆,以避免情緒過度起伏。
陳建廷提醒,人有復原能力。他建議,如果有親友需要幫忙,往往需要同理和接納,此時,可以提供安全感,例如,言語上的鼓勵,或保持連絡的善意,應避免「主動指導」、或提供太多意見、或討論事故的細節。
推動安寧緩和醫學的許禮安醫師則認為,在重大災難時,希望大家容許家屬可以自在宣洩悲傷,不要老是叫家屬別哭、不要老是想要「輔導」別人的悲傷。悲傷本來就是每個人遭遇生離死別必然與正常的情緒,而不是需要被輔導的問題。
許禮安說,「生離死別、天人永隔的悲傷不需要輔導,家屬需要的是真心誠意的關懷與細水長流的陪伴。」悲傷一定是走不出來的,因為世界再也不一樣,再也回不去了。
許禮安表示,能夠哭笑自如才是個「真人」。不希望因喪親而悲傷的家屬強顏歡笑,因為刻意用心理能量撐住假裝,回去獨處時只會跌落更深的情緒黑洞。
他認為,現實社會缺少的寬容態度,是容許家屬可以自在的悲傷與哭泣,容許義工可以和災民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社會大眾與義工更缺少的是,真心關懷及細水長流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