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道的病人找合得來的醫師 陳玲芳 |2014.08.09 語音朗讀 53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健宇醫師強調,良好的醫病關係是醫師和病人雙方都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且有良性互動。 圖∕如何出版社提供 良好的醫病關係注重雙向溝通,即「病人講,醫生有在聽;醫生講,病人聽得懂」。圖/黃士航 「找對醫師」比「找到名醫」更重要,而且一般有口碑的「名醫」須等待多時,病人的看病時間相對也被稀釋。圖/陳再興 王健宇醫師認為,以感冒為例,應給同一位醫生三次機會治療,不要抱著「一帖見效、三日根除」的過度期待。圖/黃士航 「為什麼我的病都看不好?」面對經常穿梭在各大小醫療院所病人的疑惑,家醫科醫師王健宇說,除了要掛對科別、看對「有緣」、「合得來」的醫師,病人本身是否「上道」,對後續醫療方向、生活保養是否了解與做到也很重要。他強調,唯有醫生與病人雙方,都做了自己該做的事,「病」才有好轉甚至根除的可能。 在各大小醫療院所跑了好幾趟的病人,來到門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為什麼病都看不好?」 台北市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王健宇醫師說,除了要掛對科別、看對「有緣」、「合得來」的醫生外,病人本身是否「上道」,對後續的醫療方向、生活保養有沒有了解、做到,則是另一個重點。 他強調,當醫生與病人雙方都做了自己該做的事,這樣的醫療才是完整的,「病」也才有好轉甚至根除的可能。 看病前 先掌握兩重點 王健宇表示,身為一名家庭醫師,從業以來他深感:「病人,才是醫生最好的老師,醫生應該關切的是病『人』,而不是『病』。」自認熱愛工作的動力,來自於「能夠讓民眾在沒病變有病、小病變大病之前,迅速找出治癒的健康之道」。他表示,這看似只有中醫調養才做得到,事實上,西醫不只能做,而且更科學、更精準、更有效率。 他提示病人看病前應掌握兩個重點,首先是「對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態是否了解?」以甲狀腺機能亢進病患為例,排除先天遺傳上的問題或是飲食因素後,經由藥物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控制,倘若病人「想很多」、「追求完美」、「急躁動作快」的人格特質與行事風格依舊不變,則幾年後一旦碰到某些重大事件發生,病症極可能再度復發。 其次是「願不願意去做必要的調整與改變?」有病人會說:「我爸有高血壓,媽媽也是,我一定會有這種體質!」雖然他了解自己有可能得到高血壓,但卻以此為藉口不去做積極處理,這是很可怕的。反之,你的心態應該是:「因為父母親都有這病史,所以我要更認真照顧自己的身體,聽從醫生的建議,做必要的生活作息調整。」王健宇說,有正確的心態,才有正確的行動,所有的治療才會達到應有的預期效果。 醫病間 互信來自溝通 「病人講,醫生有在聽;醫生講,病人聽得懂。」王健宇強調,有好的雙向溝通,才有好的醫療。這是醫病互動的基本,可惜在現今的醫病過程中,卻變得很遙遠。 王健宇認為,大部分的醫療糾紛,都源自醫病間的溝通不良,而非其中一方的故意。醫生和病人在專業知識上,的確存在著不對等的落差,唯有透過細心說明、理性反映,有技巧的溝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衝突,不致演變成遺憾收場。 行醫近二十年來,他最怕兩種病人,一種是「身體沒病,硬要做檢查、吃藥」,一種是「身體有病,不吃藥」。類似「過猶不及」的病人,十個初診者中,約有兩到三名。如何能讓病人了解並改正觀念,醫病之間的信任度與溝通度,相對顯得重要。 「王醫師,我覺得你問得好仔細喔!上次我去看其他醫生,怎麼都沒問這些?」 為什麼醫生該問病人的問題卻沒問?該做的檢查沒做(比方咳嗽時沒用聽診器聽呼吸聲、耳痛沒用耳鏡看耳膜)?原因不外乎是看診時間太短而忽略;要改變這種情形,就需要病人們去要求醫生做醫生該做的事。 王健宇強調,當病人愈了解自己的身體與疾病本身,醫生也會講得比較仔細;對醫生的問診回答愈明確,愈能幫助醫生準確判斷;最後,當醫生解釋的治療策略你聽得懂,也願意跟著去做,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醫療過程。 找合得來的家庭醫師 王健宇鼓勵大家成為「上道」的病人,這個「道」指的是「醫道」。在醫療過程中,當病人變得更積極、主動,醫生也會更細心、謹慎,對病人的病情才能改善。 台灣有句俗諺:「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是指醫生,而病患能找到好醫生,這是一種福氣;也就是說要治好病痛,得靠幾分機緣。 「找對醫生」的定義是什麼?王健宇說,應該是找一位跟你合得來、能與你有良好溝通的醫師;並且,當醫師能針對你的疾病達到某種程度的改善後,你不妨信賴這位醫師。否則,東繞西轉地到處找尋所謂「名醫」或「神醫」,只會延長你「老是看不好病的狀態」。 以感冒為例,應給同一位醫生三次機會治療,不要抱著「一帖見效、三日根除」的過度期待。至於慢性病,就要更有耐心一點,在醫師能傾聽、說明的情況下,至少看診四次以上,才能讓醫師掌握病情和病人的個性,進而調整治療,控制慢性病。假如看了半年真的沒有達到一半的改善,再尋求別的醫師也不遲。 前一篇文章 有脂肪肝,該怎麼辦? 下一篇文章 如何當個上道的好病人?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4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7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8【紀實攝影】佛光山 晨昏光影 氣象萬千2025.08.03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2025.08.0110【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 颱風天別只顧搶泡麵!立秋之味: 在涼意初至處 共享豐收饗宴【中醫專欄】敬請把握一生一次的機會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養眼專欄】談青光眼的治療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 作者其他文章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秋老虎來襲火氣大 綠拿鐵降燥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