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人手札 回自己的故鄉 畫自己的天空──《從名畫故事看臺灣地景變遷》 黃長春 |2014.08.03 語音朗讀 31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澄波,嘉義街景,1934 油畫,45.5×53cm 《從名畫故事看臺灣地景變遷》作者:李欽賢 出版社:雄獅美術 陳植棋,臺北橋,1925油畫,45.5×53cm 文/黃長春 圖/雄獅美術、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 臺灣,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原鄉,我們的家。我們從她身上吸吮奶水,成長、茁壯,但對她的了解有多少?我們日日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看似在家,但內心卻是離家的。 陳澄波、陳進、廖繼春、楊三郎、顏水龍等前輩美術家,在成長學習階段中,都是看過日本、法國等外地天空,但最後,卻都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畫自己的天空。他們彩筆下的原鄉繪畫,是一種對這塊土地的交託,是一種對家鄉人事物的熱情,也是一種對母親親密的表現,在在充滿了愛的溫暖。 戰前來自日本的石川欽一郎,與戰後來自四川的席德進,都將異鄉的臺灣,視為他們繪畫創作的故鄉,展現不同時空的臺灣之美。石川欽一郎曾說:「臺灣──日本風景第一。」而席德進則說:「我熱愛臺灣,這兒的人和物,永遠是我的藝術所依賴的酵母。」 臺灣的山水、臺灣的土壤、臺灣的天空……成了他們精神上與創作上安身立命的家! 本書作者李欽賢認為:「想了解臺灣,從美術史入門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透過他所選取的三十幅臺灣名畫,帶您進行一趟回到母土的旅程。也以輕鬆、知性的說故事方式,告訴您畫家筆下的車站、城市、公園、洋樓、觀光勝地,是有其歷史背景與意義的。 當您看到陳澄波「嘉義街景」時,是否會疑問,「為什麼他會熱愛繪畫家鄉的電線桿、下水道、公園、三層樓仔厝呢?」這些景物代表什麼意義?原來這都是日治時期都市計畫,而開始的水利、電力、鋼筋水泥等近現代新興相關設施,是如此地吸引當時的青年畫家。對前輩美術家而言,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嶄新時代,遂運用他們敏銳的觀察力,以彩筆記錄下當時的景觀變遷。因此我們也不難想像,一九二五年當臺灣最長、最新穎的公路鐵橋「臺北橋」落成通車時,陳植棋寫生這座七孔花鋼樑大橋的驚嘆與悸動之情呢! 在本書,您不僅可以見到近百年來,臺灣在人文與地理景觀上的變化,成為有文化記憶的人,同時也讓您回到真正的家,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中。 前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 你需要的是勇氣 下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從教出優秀到相信孩子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作者其他文章【珍貴的台灣文化記像】 李霖燦從藝術看人生【珍貴的台灣文化記像】 余承堯絕頂高峰俯大千【珍貴的台灣文化記像】 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人文刺繡】觀粘碧華繡畫有感與山與水接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