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由福建邵武市區向西南而行,狹窄的盤山公路蜿蜒曲折,一路上山巒層疊、谷深幽長。行至海拔七百五十公尺左右,山霧褪去,豁然開朗,就能踏進「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桂林鄉,這裡是大陸國家級生態鄉,自然環境優美。
慢慢培養環保觀念
二○一三年九月,這裡還成立了寫生基地,至今已接待了數萬名師生前來畫畫、采風。新華社記者到當地採訪時,只見當地鄉長劉月明正率領四十多名鄉幹部,加上村民,努力清理河流淤泥。鄉長告訴記者,近期桂林下了大雨,有些泥石被衝入溪裡,所以要清一清。
過去居民因知識不足,將河道當成天然「垃圾場」,後來經過規畫、整治、建設,原本的「臭水溝」搖身一變成為清清溪流,還能飼養成群錦鯉。劉月明說,近年來桂林鄉的村民紛紛動起來,把村道院落、房前屋後收拾整理得乾乾淨淨。「以前垃圾都是隨地亂扔,生活廢水也臨街傾倒,」一名村民說:「後來鄉幹部、村幹部每天帶頭清理街上垃圾,我們也不好意思亂扔了,慢慢養成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現在走在桂林中心村的主要街道上,兩旁的民房清一色安裝了鋁合金門窗,外牆統一漆成水泥色調,門前做綠化,也架設起新式路燈,屋子前後整潔如新,紙屑垃圾不見蹤影,還將老舊學校改造為民宿,與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福建省內外四十多所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善用當地的明媚風光,讓這裡成為大學生的寫生基地。
留在家鄉賺觀光財
今年五月,福建師範大學油畫系研究生尹超,在導師的帶領下,和同學到桂林鄉寫生半個月,七月中旬,她又專程從湖南老家帶著家人和學姐、學妹近三十人到桂林體驗。她說︰「這個地方,古建築、原生態,民風純,是一個非常適合繪畫創作的地方,能激發創作靈感。」不久,她計畫結束旅行後將作品集結辦個人畫展。
而隨著寫生基地遠近馳名,也帶動了桂林鄉食、住、行、遊、娛等相關產業。鄉長劉月明說,「每人每天基本消費一百五十元(人民幣)左右,單是這一筆,對桂林鄉和當地村民來說是多大的一筆收入啊!」村民黃春應也說,「有時學生、遊客多的時候,一個晚上光是賣刨冰、燒烤、奶茶等就可賺三千元。」他眼見人潮不斷,於是拒絕外地農資公司月薪人民幣六千元的工作。
據統計,桂林鄉今年上半年已接待學生、遊客共四萬多人次,鄉長劉月明估計全年預計接待十萬人次完全沒有問題。未來他們還要繼續打造攝影、農業觀光等基地。「家鄉面貌煥然一新,讓愈來愈多在外務工的本地人選擇回鄉。」或許這是改造村莊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