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咖啡董事長楊進發。
圖/林茂仁
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左二)到杭州了解台商服務業經營情況,與杭州台協會長楊進發(右三)等人座談。圖/杭州台協提供
【新華社電】一座「彩虹橋」上擺著一杯咖啡,下面寫著「成功溝通,始於兩岸」,這是知名餐飲連鎖店「兩岸咖啡」的標語,一目了然,也道出了創辦人的企業理念。扎根大陸十餘年,楊進發將「兩岸咖啡」發展成為大陸知名品牌。
二十五年前,他和其他製造業者相同,到大陸投資建廠,在廣東經營一家有近萬名員工的拉鏈廠,一度被封為「拉鏈大王」。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楊進發的工廠雖未受到嚴重影響,但是,他隱約感覺這個行業不能再繼續做下去了。
楊進發想發展其他行業,細心的他發現,很多海外客人常常抱怨商務洽談時很難找到一家有檔次的西餐廳。他想,不如進軍餐飲業,擁抱大陸服務業的巨大商機。
慢食文化跨步走
二○○一年三月,楊進發在杭州開設第一家咖啡廳,當時隔壁同時開業的是星巴克,但他一點也不怕,認為「美式速食文化永遠不會成為中國大陸的餐飲主流。中國人更喜歡有文化底蘊的飲食,在風光秀美的西湖邊淺酌慢飲,才會是真正受歡迎的選擇。」
然而,當他將純正西餐引進大陸時,習慣熟食文化的大陸人一開始並不樂見。「傳統西餐中,牛排五分熟最入口。雖然經過零下二十度冷凍後的牛肉是非常安全的,但是當帶著血絲的牛排擺在客人面前,幾乎沒人敢吃。」
楊進發說,經濟起飛、商務需求是支撐大陸餐飲業發展的最大力量。「杭州店剛開業時,『兩岸咖啡』裡大多是台商找當地浙商來談生意,現在,店內超過九成是大陸本地商人。」隨著經濟發展,如今浙江、上海、重慶、山東、廣東,甚至西藏,都能看到熟悉的「彩虹橋」標誌。
除了咖啡和西餐,楊進發還引進鐵板燒和日式料理,為來店消費的食客提供更多口味。柔和的光線下,襯著優雅的背景音樂,坐在舒適的沙發上,享受一頓咖啡、紅酒相佐的「慢食」。
「人與人之間都是在不斷的溝通下,才能建立互信,朋友如此,生意夥伴如此,兩岸亦如此。」以過來人的眼光,他認為,大陸正進入服務業的快速成長期,台商以同文同種的便利和擅長文案包裝的優勢,有很大機會。
目前擔任杭州市台商協會會長的楊進發,一直致力於幫助遇到瓶頸的製造業台商,轉型進入服務業,「據我測算,發展服務業五十年都沒有問題。」楊進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