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走進山東榮成市俚島鎮大莊許家社區,一邊是整齊漂亮的住宅,一邊是有著百年歷史的海草房……一新一舊,各具特色,恍如進入童話世界。走近村民許慶來的海草房,一位長輩坐在自家門前曬太陽。他說:「村裡搞新農村建設的時候,真的緊張了一陣子,生怕住了好幾代人的海草房就這樣被拆了。」
源於秦漢、繁榮於元明清時代,山東半島農村裡的「海草房」與北京四合院、蒙古氈包、雲南竹樓等並列為中國二十一種傳統特色民居。「海草房」屋頂用淺海的大葉海苔製作而成,海苔厚重能隔熱防寒,富含膠質能防蟲防霉,且冬暖夏涼、百年不毀,二○○六年九月,海草房的建築工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絲毫不輸天鵝之鄉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居住環境改善,愈來愈多年輕人喜歡寬敞明亮的瓦房,一排排樓房開始在農村拔地而起,海草房是存是廢,總是引起兩邊正反意見的爭論。
大莊許家社區在改造時也遇到同樣的難題。在徵求村民意見後,將全村二百五十多棟海草房全部保留下來,並進行統一整修,再利用其他舊房騰空的土地建設新樓房。最後,除了五十戶村民住新樓房外,二百多戶仍選擇居住在傳統的海草房。
「海草房是祖輩留下的寶貴財富,是寄託鄉愁和傳承文化基因的載體,保護海草房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不衝突。現在不是提倡鄉村記憶工程嗎?這海草房就是最好的記憶符號。」大莊許家社區的書記許青海說。
為加強保護海草房,依法畫定了海草房民居保護村,每年都有專項經費可以維修海草房。二○○九年,榮成率先在沿海二十二個鎮街接上天然氣,十八個鎮街供應暖氣,讓海草房內部也有各種現代化的設施。
大莊許家社區村民許慶殿帶記者進他家的海草房參觀,他說:「這些一百多年的海草房經過維修,冬暖夏涼,住著比瓦房舒服,廚房和廁所都統一改造過了,還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被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東楮島村因為是榮成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莊,原本沒有旅遊資源的小村因而名聲大噪,絲毫不讓俚島鎮煙墩角村的天鵝之鄉專美於前。
每到冬季,成百上千隻大天鵝飛到俚島鎮煙墩角村過冬,村民把海草房打造成「漁家樂」,住海草房、看大天鵝成為當地重要的旅遊項目,每年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