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健康步道別過度刺激

吳朔博  |2007.01.14
5868觀看次
字級

很多人相信強烈刺激穴位,可以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但據了解,各大醫院門診患者中,不乏走過健康步道後,因過度刺激足底筋膜,痛得無法走路的病例。

中醫師殷翰菁說,中醫經絡學認為刺激穴位按摩臟腑確有其效果,尤其對於穴道密布的腳底、耳朵、手掌,更是醫者建議一般人,沒事可以勤加按摩的部位。

瑞士籍神父吳若石,多年前在台灣推動腳底按摩,提倡以圓潤的鵝卵石搓揉腳丫子,認為可以養生保健,結果不但在台灣流行卅多年,更使得全台的公園普設「健康步道」,然而民眾有所不知的是,腳底按摩「愈痛愈有效」的觀念,早已獲得修正。

和吳神父一起推動腳底按摩的「台灣吳神父健康法研究會」理事長鄭英吉說,舊觀念認為腳底按摩「愈痛愈好」,但近年這種說法已被推翻,民眾千萬不要忍痛行走,以免造成傷害。

鄭英吉說,當年吳神父鼓勵民眾,可以多到沙灘去踩鵝卵石,刺激足底反射區,由於考量這個地點對老年人較不方便、又有扭到腳的疑慮,因而建議在公園有替代設計,當時花蓮縣政府便率先響應,以鵝卵石鋪設出「健康步道」。

不過鄭英吉坦言,隨著「健康步道」普及,各地公園的施工品質參差不齊,除了鵝卵石成本高,改成其他替代品,也有的地方,是因包商不懂「健康步道」的原理與目的,改鋪上大石頭壓成的碎石,造成石頭太尖銳,如果又沒有專人定期維護,對使用民眾來說,反而潛藏危機。

此外,民眾錯誤的使用方式也是一大問題。鄭英吉表示,有的人逞強在步道上跑、跳,那麼不論石頭多圓潤,都很容易造成傷害。正確的足部健康法,是選擇適當的石頭按壓足底反射區,也不宜固定在單一點壓迫太久,因此未必一定要光腳丫走完全程,他指出,以單腳、甚至拿一張與膝蓋同高的板凳坐著,然後選擇一顆接觸感覺不會太痛的石頭,把腳底各區都輕輕去按壓,既可達到效果又安全無虞。

鄭英吉轉述,吳神父宣導「新足部健康法」的觀念,按摩不再是愈痛愈好;同樣的,民眾不論去做腳底按摩或是自行DIY、走健康步道,如果感覺到痛,就該停止。

台北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組長簡文仁也指出,當初健康步道剛流行時,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兩例病患至門診報到,表示走了健康步道後,腳痛到無法走路,甚至還有足底筋膜炎患者,誤以為踩踏健康步道,可「以痛攻痛」改善病情,結果光著腳板來回走一次,痛到第二天無法下床行走。

簡文仁說,一般人平常都穿著鞋子走路,不習慣赤腳走路,所以腳底十分敏感脆弱,在沒有任何防護和暖身下,便赤腳踩在鵝卵石上,加上步道上有些鵝卵石較為尖銳,增加足部承受的壓力密度,都會使腳底過度刺激,因而引發足底筋膜炎。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任劉復康指出,足底筋膜是腳底足弓最主要的支撐部位,主要功能在吸收人體步行著地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此迴震力約莫是體重的一點二倍;如果不正常受力,尤其是小面積接觸刺激時,單位承受力會更大,足底筋膜連接跟骨的部位就容易發炎腫脹。

萬芳醫院復健科主任劉燦宏表示,一名中年患者原本固定去公園走健康步道,漸漸感覺每天腳跟疼痛時間加長、程度加劇,「尤其是早上下床的第一步最痛!」但患者以為症狀會自己好轉,甚至忍痛去走步道,後來因為幾乎不良於行而就醫,經診斷已是足底筋膜炎。

劉燦宏指出,容易發生這種問題的人,主要是足底脂肪墊太薄,使得跟骨直接接觸地面,走在健康步道上更容易磨損,嚴重的話還可能在跟骨長出骨刺,根本不該行走健康步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任杜長華也曾遇過一些因不當使用健康步道,導致後腳跟受傷或扭傷的病例。他表示,石頭的尖銳度及排列方式、角度,都會影響足部受力,一旦受力點不對,便容易受傷。

劉復康也建議,民眾利用健康步道養生保健,不是壞事,但必須適可而止,不要忍痛勉強行走,此外,步道兩側最好安裝指示牌,提醒民眾怎樣走、哪些人不適合走,才可降低運動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