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寧
阿全常感嘆他的兒子不夠聰明。一面感嘆,一面還自我解嘲說:「沒辦法,我這個做老子的也不聰明啊!」
遇到這種時候,我通常都會安慰他:「你的數學、邏輯都這麼好,怎麼會不聰明?」要不索性告訴他:「聰明有什麼用?多少聰明人誤國誤事,反倒是一些勤勤懇懇的人做出大事業、立下大功。聰明一點用也沒有!」
好在阿全也不是真的對兒子不夠聰明這件事那麼在意,他在意的,其實是兒子專注力不夠、遇到挫折容易退縮。
為什麼覺得兒子不聰明?依阿全的說法,是因為很多課業教了好幾遍,孩子仍然記不住,要不就是今天好不容易記住了,明天一轉眼又忘得一乾二淨。
「記不住就多背幾遍嘛,別人背三遍就記得的事,你只好要孩子背五十遍,五十遍如果還是記不得,就背一百遍吧。」一旁的我當然說得輕鬆。
「純粹是背誦的問題也就罷了,像數學之類的理解問題,經常教了好幾遍都不會,再講解時,我還沒嫌煩,他倒先掉起眼淚,說自己太笨。妳說,該怎麼辦?」
「沒辦法,那還是要繼續講啊,這不也正好考驗你的耐性嗎?」我開他玩笑,也告訴他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我念小學時,數學總是一塌糊塗,到了要聯考時,爸爸決定給我來番惡補。可是,教了好幾遍我還是不會,爸爸就火了;但他一大聲,我就開始掉眼淚,氣得他書本一摔就走人。
爸爸走了,換媽媽上場。為了怕我聽得打瞌睡,她總是在講了一段題目後,把我叫起來到走廊走幾圈,再拿些點心給我。於是,我就聽得比較認真,原來不會的題目也終於會了一些,聯考成績才沒有很難看。
後來,女兒的數學功課也讓外婆費了不少心。可惜她上國中後,外婆到美國長住,於是她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
「你看,像我這種不聰明的學生,我媽一樣有辦法教,可見教的人不僅要有方法還要有耐心呢!」
「妳的意思是我兒子學不會,是因為我教得不夠好哦?」這是阿全的結論。我卻不肯輕饒他:「再笨的學生都有可能教好;與其怪孩子不夠聰明,你還是想想辦法,看怎樣才能讓他專心一點、遇到挫折不要老是想逃避吧!」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