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高雄縣鳳山市的同學,對市中心的「曹公路」可能不會陌生吧?你們知道這是在紀念偉大的水利專家曹謹嗎?
曹公路上的曹公國小,學校對面的曹公廟(又叫曹公祠)、還有曹公圳,都是紀念清朝一位勤政愛民的知縣曹謹。他開九曲塘,築隄設閘,導引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的水來灌溉鳳山平原,讓千餘甲看天田變成肥沃的農田,後來鳳山縣城的老百姓感念他,即稱他為「曹公」。
曹謹,字懷樸,初名瑾,是河南省河內縣(現稱沁陽市)人,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春正月,奉派來台灣接任鳳山知縣。道光十八年冬艱鉅的開圳工程完工,次年,知府熊本奉巡道姚瑩之命,到鳳山巡視水圳工程,大為讚賞,除命名「曹公圳」外,並上奏朝廷表揚他的開圳之功。
很多人都知道曹謹是偉大的水利專家,其實他更是勤興教學、重視文教的父母官。目前位在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九十三號的學海書院(初名為文甲書院,今高氏宗祠),是台北市僅存的三級古蹟書院,就是曹謹在淡水同知任內(西元一八四三年),捐出薪俸,繼續前任同知婁雲未竟之舉而籌建的,正是所謂「婁雲議建,曹謹續成」。
而他更在各村莊廣設義塾,延聘博學多聞的士紳任教,興盛了淡水廳的文風。
(相關網站www.mayland.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