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6家民間團體辦理兒少保護主題展覽,參展民眾可透過參與活動,擺脫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受。圖/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11年全國兒少保護通報案件46859件,較往年增加幅度為5%,其中逾6成案件是發生在家內;台北市家庭防治中心委託6家民間團體共同辦理展覽《樂樂不見了,聆聽受傷的童年—兒少保護與創傷復元》,讓觀展民眾以沉浸式體驗童年創傷與復元歷程。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姚淑文局長表示,「政府對兒少保護工作雖投注非常多心力,但這樣的問題仍難以根除,台北市每年的家暴案件中,有四分之三屬於家內的不當對待,這樣的數據也顯示許多傷害兒少的人很多是他們最親近的人。藉由這個展覽讓更多人能夠瞭解這樣的兒童創傷,也共同防止這樣的創傷發生。」
台大社工系劉淑瓊教授則說:「一個社會需要用全力來保護、幫助兒童能夠過一個好的生活,是不能迴避的責任。許多家庭暴力造成兒童的身體傷害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創傷,有人說童年療癒一生,但更多人用一生在療癒童年。為人父母希望為孩子好,但當話到嘴邊、情緒湧上來時一定要記得先讓自己冷卻。」
本次展覽為動靜態展,展區分為「聽.說故事」為主軸,規畫「聽故事」、「說故事」、「時光療癒間」、「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四個展區,其中「說故事」展間,以貼紙投票及匿名網站現場互動等方式,讓觀展民眾述說曾遭遇不當對待的經驗;另外「時光療癒間」及「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展間透過紙飛機、未來信,重新梳理個人創傷經驗、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