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詠琦
中天電視台的知名主播史哲維自殺消息令人震驚。一個在銀光幕上光鮮亮麗的角色,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走掉,留給人們的是無限的嘆息。甚麼原因造成的意外我們不知道,但是工作壓力的確是個隱形的「殺手」。
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新聞週刊中,曾經花了六頁的篇幅談到了工作的壓力,並且明白的說:在辦公室的世紀裡,隱藏著一個骯髒的秘密字眼:「壓力」。因為,我們的工作正在殺了我們(Our jobs are killing us)。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很習慣的在一睜開眼就想到簽到的時間快到了;老闆又要催那份報告了。中午吃午飯的時間要打開電視看看股票行情;要和同事打打交道,套套情報。最糟糕的是下班以後也不忘在飯桌上談談公事,走路、坐車時也都聯結在一起。甚至於挨了一頓官腔,晚上都睡不著覺,心中鬱結,徹夜輾轉如處夢魘當中。
這些都是典型的工作壓力後遺症,不過有輕重之別而已。壓力存在於工作中的每一個階層,老闆有老闆的壓力,員工有員工的問題。甚至冷氣空調的噪音,和無孔不入的電腦資訊情報,也成了罪魁禍首。美國有四分之三的上班族有工作壓的問題。連心理學家都常常束手無策,而提出「打或跑」(fight or flight response)的論調。
一個人的壓力不是突發性的,而是累積的,就好比天平上的法碼,有一邊不斷放下秤錘,另外一邊就會傾斜,並且隨著法碼愈加愈大,另一邊的承受力就愈來愈薄弱。比方說,這是禮拜一,又逢下大雨的清晨,要去參加重要的晨會,要面向主要領導和大客戶做報告,壓力就很大。
原因是,星期一多半人很疲累,加上下雨會堵車外,加要開會,又要面向客戶或領導,每個元素都會增加壓力的指數。這時候,如果車子壞了,今天又重感冒,昨天晚上吵過架,孩子今天生病住在醫院……每個元素又會增加更多的法碼,更顯得非常不平衡。
現代人的悲哀之一是沒有觀眾也沒有聽眾。所以發生問題的時候,也沒有諮詢及傾訴的對象。其實,如果能夠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可以罵你一頓,給你指點一些迷津,或至少做個好聽眾,讓你發洩一下,那麼氣消了,問題也往往解決了一半。
總之,要避免被工作謀殺,我們必須在觀念上,把生計、生活和生命三者分得清楚。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生活加上工作也僅是生命的一部份,工作的壓力只應存在於工作的時段裡,不應帶到生活裡,更不代表整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