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房屋稅,對於這兩類卻不加區分,讓政府的打房政策失去著力點。
專家指出,近期亞洲國家打房最具成效的香港與日本,香港政府打房重視源頭,特別對外來資金進行嚴格管控,於前年十月推行「買家印花稅」,對於非港籍的購屋者課徵百分十五房屋稅。反觀台灣,購買豪宅的多為在大陸經商成功的台商及香港投資客。
日本規定房屋取得五年之內轉賣的稅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九,五年後轉賣也要負擔百分之二十稅率。政府對自住與投資型房屋做有效區隔,將購屋「自住」與購屋「出租」作明顯區隔;若是供「自住」,房屋稅及住民稅都只有「出租」者的一半。
美國方面,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至第三季度,美國住房擁有率已經跌為十八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第三季度抵押貸款利率飆升,讓不少人的「美國夢」落空。
一直以來,擁有自己的「白色圍欄獨立屋」是「美國夢」的重要組成。房價與利率齊齊上漲、住房擁有率創新低,所有這些似乎都在向我們的傳統投資觀挑戰:買房是否仍為投資上策?打算住多久?談及買房還是租房時,來自「買房黨」最常見的一種意見是,「為什麼要把錢浪費在租金上,這筆錢應該用來積累在房屋資產上,」但專家認為這種觀點,並非放之四海皆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