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鈺崑
重返故鄉再出發的樂手,與大學指考失利的女高中生,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的電影作品已為觀眾所熟知,這一次為大家介紹的,是他與另一位導演連奕琦聯手編、導的微電影作品《十八歲的勇氣》(影片網址:www.youtube.com/watch?v=Jg_C7loyG5I)。
劇情描述一位在紐約已小有成就的薩克斯風樂手「信」(蘇見信飾演),在眾人不解中回到故鄉金門發展,並擔任金門高中管樂社的指導老師。社團中五位即將畢業的社員相約到台灣念大學,但其中怡帆(黃姵嘉飾)卻因指考失利上不了心目中理想的科系而懊惱不已。
她要留在金門繼續升學?還是到台灣隨便念一所學校再參加轉學考?身為指導老師的「信」重返故鄉的原因是什麼?他會給怡帆什麼樣的啟示?
兩位導演結合金門的風、管樂與唐吉訶德對抗風車的故事,創作這部深具勵志精神的作品。
也利用英文中「SPIRIT」同時意指「靈魂」與「烈酒」的雙重意義,以及劇中人相約十八歲成年時喝下第一口高粱酒作為成年禮,巧妙地置入了委託拍攝者的商品,及開拓年輕市場的企圖。而金門特有的海岸防登陸樁、高粱田等景色,更為全片增色不少。是一部兼顧創作內涵與廣告目的優秀作品。
但這部作品也不是全無缺點。首先,女主角黃姵嘉的閩南語與金門當地口音顯有差距。而影片一方面強調在地意識與特色,但全片最重要的「出發的勇氣」的意像,卻是台北市行政院前省道交會起點的○公里標示,劇中年輕世代言談中也反覆呈現出對台灣的傾慕,雖然多少反映現實,卻不免令人有衝突感。而劇中對「信」為何選擇回到故鄉再出發並未多做著墨,也留存了未解的懸念。
因為商品廣告的本質,這部微電影將「勇氣」與「烈酒」做出連結。但其實不須借酒壯膽,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相信身邊支持自己的人,就會有出發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