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商旅大廳與外觀。
圖/承億文旅提供
嘉義商旅大廳與外觀。
圖/承億文旅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什麼樣的旅館可以吸引旅客拿著相機四處留影?位於嘉義的「文創商旅」,館內每個角落都透過實體裝置設計,與在地文化結合,讓旅館不只是旅行的據點,也是旅途的風景。打造「文創商旅」的承億文旅董事長戴俊郎表示,以在地文化特色為重點,結合文創生活打造旅館,提供旅人舒適感受。
結合在地文化 發揚特色
戴俊郎說,「承億文旅」完全跳脫傳統旅館樣貌,更重視「內容開發」。持續邀請在地藝術家、文化創意者展演或策展,讓文旅保持動態與新鮮感;更將在地文化特色透過實體裝置的設計落實於館內。
承億文旅開始於嘉義市「義美歌劇院」,一座擁有當地人美好集體記憶的舊樓。早期義美歌劇院人聲鼎沸,是舞台秀天王豬哥亮、巨星崔苔菁的表演聖地。風華不再的舊樓,成為治安死角。戴俊郎用不到半年時間改頭換面。二○一一年老建築改裝成內涵豐富的「嘉義商旅」,也成為「承億文旅」跨入旅館業的第一個代表作。
改造歷史建物 融合文創
承億文旅希望與在地的文創產業結合,戴俊郎到台灣各地改造歷史建物成「文創商旅」。像「嘉義商旅」訴說傍著阿里山腳下美麗小城的風物故事;利用舊辦公大樓改建而成的「台中鳥日子」,引領旅人尋索專屬於台中市瀟灑的生活氣味;「淡水吹風」則探索淡水馬偕博士故事的時光紀旅。
「每個旅館都以當地風物、歷史、故事取樣,充滿獨特性與閱讀性。館內廊道與客房,以照片訴說城市的地景、街景、風景,在承億文旅就看到城市的縮影。」戴俊郎說。
戴俊郎二○一一年成立「承億文旅」文創設計旅店連鎖品牌,他強調,旅店與文創結合,是相當大膽的嘗試,市場接受度也頗高,以「淡水吹風」為例,平均住房率超過七成,「嘉義商旅」逼近八成。去年承億文旅營收約二億元,今年預估可成長至三億元。
笑稱年輕時是文青的戴俊郎,深知每個旅館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才會動人。承億文旅品牌經營策略,就是用美學和藝術帶領消費者在旅行中獲得在地體驗,孕育美麗風物。
承億文旅員工多是七、八年級生,充滿著熱情活力、創意十足,他們是來自阿里山下熱愛旅行的年輕夥伴,秉著為生長的故鄉盡心力、奉獻自己,努力讓承億文旅「成為年輕人實踐夢想的基地」,更向「華人文創旅店第一品牌」的企業願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