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一聲… 聚焦兩岸 見證交集 郭士榛 |2014.05.06 語音朗讀 10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第三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年度最佳新聞照片金浪獎。二○一二年七月五日,十七歲骨癌少年任志偉,在家中簽下放棄治療,自願捐獻身體全部可用器官後流下淚水。圖/台賽提供第一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最高獎「金浪獎」,由台灣《經典》雜誌的攝影記者劉子正以「88風災後」為主題奪得大獎。圖/台賽提供第三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聯合報》攝影記者高彬原,以「都更夢」獲得台海經濟新聞類金獎。圖/台賽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新媒體」時代來臨,身為媒體攝影記者的專業攝影工作者,又會拍出什麼樣的畫面?「聚焦兩岸,見證交集」,昨日在華山文創園區揭幕的「台海新聞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簡稱「台賽」),集合三屆精華、十七位獲獎作品一百二十五幅(組),首次跨海台灣展出。 台賽定位立足兩岸題材的新聞攝影,二○○九年由《廈門日報》創辦,台海雜誌社承辦,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台灣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協辦,這是兩岸六十多年來新聞攝影交流史上首創,也是海峽兩岸第一個定位「台海」地域的新聞攝影專業賽事,今年邁入第四屆。 過去三屆台賽獎,設置六十個獎項:包括一個金浪獎、五個金獎、五十四個優勝獎;獎項類別有台海重大新聞類、台海經濟新聞類、台海人物新聞類、台海藝文新聞類、台海環保科技新聞類、台海生活民俗新聞類等六類,從六類金獎中遴選一個年度最高獎,台海新聞照片獎,名為「金浪獎」。其中,最高獎「金浪獎」獎金人民幣二萬元,金獎獎金各一萬元。 首屆台賽來稿六千五百三十件,一半以上來自台灣,最高獎由台灣《經典》雜誌的攝影記者劉子正以「八八風災後」為題奪得大獎。 劉子正表示,八八風災發生時,他不在台灣未趕上新聞的即時性,九月回到台灣,雜誌仍持續報導風災專題,個別訪談,邀請災農到農地拍攝日常工作時身影,抓住蕉農訪談中悲從中來的神情,劉子正指出,為彌足即時性的不足,必須捕捉到受災環境。劉子正也參與第三屆比賽,以「東南亞華人教育」專題獲得優勝。 參加第一屆台賽經濟新聞獎的《聯合報》攝影記者潘俊宏,以「消費券救經濟」專題得金獎,潘俊宏表示,台灣發生金融危機,政府發放「消費券救經濟」,他嘗試用攝影手法呈現台灣所謂的「消費社會」,反思台灣社會的消費現象。 《聯合報》攝影記者陳柏亨,二○一二年以「陸生瘋台灣」專題獲第二屆台賽生活民俗新聞類金獎,陳柏亨以鏡頭記錄一群短期來台研修的陸生生活,進而探討兩岸生活異同。兩岸年輕人都喜歡追偶象明星、喜夜店生活,但在信仰、政體、文字和民主的不同背景下,有著差異。陳柏亨參加第三屆台賽以「美牛爭議」以立法院政治攻防議題獲優勝。 第二屆台賽獎以一單張人物照片獲優勝的陳信翰,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前年台灣正流行iPHONE,當時正逢選舉總統馬英九至桃園一處傳統市場掃街,正在煩惱要如何取鏡的陳信翰,發現一位商家手拿iPHONE正好近距離拍到馬總統,在一個框框下呈現有趣畫面,陳信翰透過iPHONE拍下得獎鏡頭。 「台海新聞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即日至十四日在華山文創園區「果酒禮堂」展出。 前一篇文章 併校活化 彩繪鯨奇海底世界 下一篇文章 余光中解析:野心與良心的掙扎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4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5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6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9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10台東熱氣球嘉年華閉幕2025.08.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