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南杉 造哥吉拉 林汝娟 |2014.05.05 語音朗讀 42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李翊楷圖/張嘉恩、李柏翰圖/張嘉恩、李柏翰圖/張嘉恩、李柏翰 【記者林汝娟嘉義報導】反核議題延燒,嘉義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研究所學生李翊楷(左上圖),用小葉南杉造出日本恐龍「哥吉拉」。希望藉由大自然素材,宣揚環境教育的重要,不應只注意眼前經濟效益,而犧牲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珍貴生態。 李翊楷說,第一集《哥吉拉》電影一九五四年上映還是黑白片,當時是日本被原子彈炸後的十年,日本人因為害怕核災,所以導演拍象徵核災的怪獸災難片,希望提醒人類要敬畏大自然,後來《哥吉拉》不斷被翻拍,讓人忘記其實深富環境教育的概念。 南洋杉原產於澳洲的針葉樹,是世界最優美的觀賞樹之一,常被栽種為行道樹、公園樹以及庭園造景。南華校園就分別種植小葉南洋杉與肯氏南洋杉,葉子像是鱗般細小而柔軟,密生於小枝上,落葉時會隨著小枝一併掉落地面,小枝外形就如同蛇或毛毛蟲。 起初只是因為課程認識校園植物,讓李翊楷好奇撿起宿舍外的落葉,沒想到「小葉南杉葉」乍看之下,竟然好像一條「龍」,就索性利用小葉南杉葉具有彈性、塑形性大的特色,先做成小型的龍公仔,才有後續的作品。 但因素材的特殊及每件作品角色的不同,都必須花時間及材料找到最適合的工法組合,李翊楷說,第一件作品因為造型較小,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成型,而「哥吉拉」花了近一周才完成。 很少人會注意到南洋杉這種植物,當作品完成分享在網路社群後,讓不少喜愛自然生態創作的同好非常驚訝,原來小葉南洋杉也能做成「龍」。李翊楷提及,南華校園擁有很多松鼠、獨角仙、老鷹及螢火蟲等自然景觀,一般人較少注意到,若能多花一點時間從自己身邊的環境認識動植物及在地產業,打破既有的印象,就能重拾原本生態環境的價值。 李翊楷趁著目前研究所課程較無大學部課程緊密,把時間充分運用在自然環境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腦力激盪,以生活周遭的環境特色及素材,作為創作作品的創意來源,並加以凸顯素材的優點,讓大家認識原來自然、藝術、生態離我們這麼近。 前一篇文章 夜光藻聚集 金門流藍眼淚 下一篇文章 【妙眼看世界】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07.1304【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5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胡吳秀麗2025.07.1206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07.1307【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07.1308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蘿蔔絲酥餅首登場2025.07.1209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10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2025.07.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最快電動車 時速零到破百僅1.7秒浪貓媽叼生病小貓 跑診所求助愛犬緊盯小主人早餐 饞樣超萌上海人瘋-80℃咖啡 雨中排隊等品嘗阿富汗小黃創意空調 便宜又環保最佳起司拍出119萬元 創最貴紀錄 作者其他文章創意變產業 藍芽幫忙找失物勤耕福田 李虹慧推展三好北區台北道場:依法不依人復育真鰍又抗疫 南華出妙招城鄉共學 20同名國小交流互訪用愛寫校史 龜山國小如期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