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南杉 造哥吉拉

林汝娟 |2014.05.05
4171觀看次
字級
圖/李翊楷
圖/張嘉恩、李柏翰
圖/張嘉恩、李柏翰
圖/張嘉恩、李柏翰

【記者林汝娟嘉義報導】反核議題延燒,嘉義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研究所學生李翊楷(左上圖),用小葉南杉造出日本恐龍「哥吉拉」。希望藉由大自然素材,宣揚環境教育的重要,不應只注意眼前經濟效益,而犧牲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珍貴生態。
李翊楷說,第一集《哥吉拉》電影一九五四年上映還是黑白片,當時是日本被原子彈炸後的十年,日本人因為害怕核災,所以導演拍象徵核災的怪獸災難片,希望提醒人類要敬畏大自然,後來《哥吉拉》不斷被翻拍,讓人忘記其實深富環境教育的概念。
南洋杉原產於澳洲的針葉樹,是世界最優美的觀賞樹之一,常被栽種為行道樹、公園樹以及庭園造景。南華校園就分別種植小葉南洋杉與肯氏南洋杉,葉子像是鱗般細小而柔軟,密生於小枝上,落葉時會隨著小枝一併掉落地面,小枝外形就如同蛇或毛毛蟲。
起初只是因為課程認識校園植物,讓李翊楷好奇撿起宿舍外的落葉,沒想到「小葉南杉葉」乍看之下,竟然好像一條「龍」,就索性利用小葉南杉葉具有彈性、塑形性大的特色,先做成小型的龍公仔,才有後續的作品。
但因素材的特殊及每件作品角色的不同,都必須花時間及材料找到最適合的工法組合,李翊楷說,第一件作品因為造型較小,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成型,而「哥吉拉」花了近一周才完成。
很少人會注意到南洋杉這種植物,當作品完成分享在網路社群後,讓不少喜愛自然生態創作的同好非常驚訝,原來小葉南洋杉也能做成「龍」。李翊楷提及,南華校園擁有很多松鼠、獨角仙、老鷹及螢火蟲等自然景觀,一般人較少注意到,若能多花一點時間從自己身邊的環境認識動植物及在地產業,打破既有的印象,就能重拾原本生態環境的價值。
李翊楷趁著目前研究所課程較無大學部課程緊密,把時間充分運用在自然環境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腦力激盪,以生活周遭的環境特色及素材,作為創作作品的創意來源,並加以凸顯素材的優點,讓大家認識原來自然、藝術、生態離我們這麼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