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南杉 造哥吉拉 林汝娟 |2014.05.05 語音朗讀 41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李翊楷圖/張嘉恩、李柏翰圖/張嘉恩、李柏翰圖/張嘉恩、李柏翰 【記者林汝娟嘉義報導】反核議題延燒,嘉義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研究所學生李翊楷(左上圖),用小葉南杉造出日本恐龍「哥吉拉」。希望藉由大自然素材,宣揚環境教育的重要,不應只注意眼前經濟效益,而犧牲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珍貴生態。 李翊楷說,第一集《哥吉拉》電影一九五四年上映還是黑白片,當時是日本被原子彈炸後的十年,日本人因為害怕核災,所以導演拍象徵核災的怪獸災難片,希望提醒人類要敬畏大自然,後來《哥吉拉》不斷被翻拍,讓人忘記其實深富環境教育的概念。 南洋杉原產於澳洲的針葉樹,是世界最優美的觀賞樹之一,常被栽種為行道樹、公園樹以及庭園造景。南華校園就分別種植小葉南洋杉與肯氏南洋杉,葉子像是鱗般細小而柔軟,密生於小枝上,落葉時會隨著小枝一併掉落地面,小枝外形就如同蛇或毛毛蟲。 起初只是因為課程認識校園植物,讓李翊楷好奇撿起宿舍外的落葉,沒想到「小葉南杉葉」乍看之下,竟然好像一條「龍」,就索性利用小葉南杉葉具有彈性、塑形性大的特色,先做成小型的龍公仔,才有後續的作品。 但因素材的特殊及每件作品角色的不同,都必須花時間及材料找到最適合的工法組合,李翊楷說,第一件作品因為造型較小,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成型,而「哥吉拉」花了近一周才完成。 很少人會注意到南洋杉這種植物,當作品完成分享在網路社群後,讓不少喜愛自然生態創作的同好非常驚訝,原來小葉南洋杉也能做成「龍」。李翊楷提及,南華校園擁有很多松鼠、獨角仙、老鷹及螢火蟲等自然景觀,一般人較少注意到,若能多花一點時間從自己身邊的環境認識動植物及在地產業,打破既有的印象,就能重拾原本生態環境的價值。 李翊楷趁著目前研究所課程較無大學部課程緊密,把時間充分運用在自然環境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腦力激盪,以生活周遭的環境特色及素材,作為創作作品的創意來源,並加以凸顯素材的優點,讓大家認識原來自然、藝術、生態離我們這麼近。 前一篇文章 夜光藻聚集 金門流藍眼淚 下一篇文章 【妙眼看世界】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萬架無人機點亮胡志明夜空 創紀錄柯基躺專屬沙發 耍廢模樣惹笑獨臂哥埃曼紐 決定投入NBA選秀2歲童荒野失蹤 牧場工作犬陪護歸返肯亞難民營女孩 學跆拳保護自己可愛狐獴 迷走三芝街頭吸目光 作者其他文章創意變產業 藍芽幫忙找失物勤耕福田 李虹慧推展三好北區台北道場:依法不依人復育真鰍又抗疫 南華出妙招城鄉共學 20同名國小交流互訪用愛寫校史 龜山國小如期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