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為洗刷社會對於「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汙名,台灣精神醫學會與病友團體昨日宣布,即日起正名為「思覺失調症」。醫師強調,精神分裂症病人是在思考與感知上失去平衡,外界卻當成瘋子,阻礙病患就醫意願與就業權利。
台灣精神醫學會日前召開年會,六百名會員醫師會中決議將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覺失調症」。醫學會也將發文給教育部、衛福部和健保署要求正名,讓「精神分裂症」名詞走入歷史。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表示,如同老人痴呆症正名為「老人失智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會出現懷疑、妄想、幻聽等症狀,主因是腦部多巴胺分泌失去平衡,改稱「思覺失調症」比較貼切,可以減輕患者恐懼,也避免外界誤解與歧視。
周煌智說,康復之友聯盟曾調查近兩百位精神康復者心聲,逾六成病友不願被親友同事知道,在意旁人異樣眼光、害怕遭受歧視、擔心工作受影響或失去朋友等。也有六成三患者因此中斷治療。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指出,鄰國陸續為精神分裂症正名,如日本稱為「統合失調症」,韓國更名「調弦症」,香港不久前也改稱「思覺失調症」。日本在正名後,病人就醫率及家屬支持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