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抗爭不斷,嚴重干擾社會秩序,參與抗爭者中,很多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而「太陽花學運更是以在學的大學生、甚至中學生為主。但年輕一代對政府的不滿,到底是由於施政有問題,大人對不起下一代;或者年輕的一代已經失去面對困境、克服困難、努力打拚的意願與勇氣?
低薪、高房價、高失業率、景氣復甦緩慢,這些問題已經困擾台灣,也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是事實,也累積了無數民怨,在學運點火下,勢如燎原之火,難有止期。但即使再困境中,仍有人嘗試突破,另覓生機。
主計總處最近公布五年一次的「全台攤販普查」,目前全台四十九萬名攤販,人數創新高,等於全台一千一百萬就業人口中,平均每二十人,就有一名是攤販工作者。其中,擁有大專學歷以上者,從五年前的百分之七點一八,快速上升到百分之十一點五八。
高學歷從事攤販,很顯然是反映了高失業率之下,求職不易,因此進入攤販行業。但至少,這些人沒有當「啃老族」,仍能自食其力。而且,主計總處進一步分析,從事攤販工作者的平均年齡高達五十歲,但三十歲以下族群一旦失業,則多會轉進網路創業;國內幾個主要網拍網站的賣家已高達七百多萬人,相當程度的吸納大量年輕創業者。
至於高房價,台灣地狹人稠,為了謀生,人人都往都會區跑,造成高房價有其不可避免的環境因素。只要是國際性的都會區,都有相同的問題,以英國倫敦為例,其高房價已經被闢喻為「準國際儲備貨幣」,英國其他都會區也都不遑多讓;目前有四百多萬成年英國人表示買不起房子,放棄置產的想法。
和台灣一樣的,英國政府也致力打房,壓抑房價,但在市場供需下,成效有限,這是市場因素使然。但抗議高房價之餘也要想想,不能以都會區為買房子的目標,現在手上擁有一房可居的上班族,哪一個不是背了二十、三十年的房貸,甚至有人要到退休,尚未必能還清房貸。與其抱怨高房價,更應該努力的是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奮力往上爬,累積自己的人生資本。
不久前,「自己國家自己救」的口號,激勵號召大批青年走上街頭,這種熱情與能量是驚人而令人感動。但我們也須提醒,現代社會的公共政策,無一不牽涉高度專業,年輕人報國不能只有熱血與行動,也要具備理性與知識,這才是志大走四方的基礎。
近年流行一個新名詞「小確幸」,這固然是烏煙瘴氣氛圍中,退而求其次的逃遁;如果下一代凡事只求最小利益,得過且過,不但自己的前途有限,整個國家都會被限縮在停滯,甚至吃老本的狀態,喪失競爭力。
太陽花學運開啟了學生參與公共政策的大門,但從近日各地的包圍、占領亂象也可發現,反服貿、反核四、反風車、反大埔…無所不反的結果,是把台灣自閉、自絕在海島一隅,坐困愁城的最大受害者,又是誰?年輕人關心國事,最終目標是替自己爭取最好的發展環境,開拓更寬廣、更延遠的道路;但從目前的趨勢看來,恐怕是反其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