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家醫科醫師發現,天氣忽暖忽涼,溫度變化大,過敏患者明顯增多,症狀也更嚴重。
一名有鼻過敏的小學生,早上到校好好的,下午突然狂打噴嚏、流鼻水。秀傳醫療體系健康機構家醫科醫師翁裕峰指出,溫度、濕度、空氣品質劇烈變化,讓不少小朋友過敏發作。
翁裕峰說,過敏患者多是入夜或清晨鼻過敏發作較劇烈,往年四月底因天氣漸熱,過敏患者逐漸遞減,但今年將進入五月,過敏患者卻沒有減少。
中央氣象局統計,今年四月有十多天溫差達十度,有時清晨只有二十度上下,中午氣溫卻升到三十度,對溫度敏感的患者受不了,下午就過敏。
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提供的過敏指數,當室內外溫差在攝氏七度以上,相對濕度百分之七十以上,就容易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鼻過敏時,鼻塞會造成頭暈、頭痛,影響生活品質和學習成效。
翁裕峰建議,溫度逐漸回暖,但出門還是帶件保暖薄外套備用,戴口罩避免冷空氣接觸鼻黏膜。家中要常除濕,避免菸味及吃生冷食物,適度運動增強抵抗力。
每年三到五月春暖花開季節,為過敏性鼻炎、花粉熱、過敏性結膜炎就醫高峰期。台大小兒科教授江伯倫觀察發現,公園常見的豬草及樟樹等行道樹,容易引發花粉熱,嚴重會咳嗽、皮膚癢、發燒、臉潮紅或焦躁不安等症狀,提醒過敏體質小朋友,外出戴口罩。
有花粉熱過敏經驗者,要留意植物花期變化,在花粉量增高、氣溫變化時,盡量待在室內關上門窗。戶外返家,可用生理食鹽水清除鼻內或口腔內雜質,減少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