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搶救信任危機

 |2014.04.28
1666觀看次
字級

近來國內政局囂囂嚷嚷,有個別政治人物捉對「高來高去」,有群眾因反核或主張居住正義,不滿軍中凌虐事件或反服貿協議等等的原因而對政府「嗆聲」;甚至還出現不同主張的群眾對立互罵。面對民眾的質疑,政府部會首長抱怨民眾寧可相信網路上流傳的「懶人包」,卻對政府的宣導嗤之以鼻。人民為什麼不信任官方的資料或保證,卻相信資源相對薄弱的學者或專家的言論,這顯然不只是溝通能力的問題;而是某些人或某些單位以往的表現,無法獲得國人的信任。

信任不足的現象並非只出現在民眾與政府之間,日前媒體報導民眾看病偏好找醫學中心或名醫,甚至為了等待名醫寧可延誤治療時機;反映民間對現有醫療體系的不信任,導致人民把治療疾病的期望集中在少數人的身上。醫療市場是開放的,每個人尋找可以讓自己信賴的醫師是很自然的表現;就如同很多人都有其所鍾愛的品牌一樣。但政治的信任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因為政治的良窳全面性的影響人民的生活。在民主社會中,一個不被人民信任的政府是不可能受到人民的支持,任期中人民即會透過各種方式來表達不滿。

太陽花學運過後很多觀察指出,在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已成為不可迴避的浪潮下,學運聲勢浩大的背後其實是反映台灣社會對政府兩岸政策的不安,甚至懷疑政府維持台灣主體性的保證,從根本上就懷疑馬政府的動機,所謂的「傾中、賣台」的名詞就會縈繞在部分民眾的腦海中,根本聽不進去官方的說明。而政府則認為民進黨是學運的影武者,無視學生在運動中的主體性。其實雙方都沒有找出核心癥結。

不只兩岸政策被民眾質疑,政府其他部會官員的任意發言也會讓人產生疑惑。以股市為例,學運初起時股票指數下跌,主管機關隨即嫁禍給學運,似有以股民來壓迫學運的企圖,但學運結束前股市上漲還高過學運前,有媒體刻意揶揄官員「是否為學運的貢獻」!去年宣布開徵證所稅後,財政部長張盛和一再安撫股民「台股在九千點以上的機會很少、很少」,最近卻又一再聲稱「一定上九千點」。財經首長的講話讓人覺得過度隨便,損傷政府公信力。

不論從人民與政府間,或馬總統與立法院王院長間,甚至是馬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日前的會面,都可看到濃厚的猜忌情緒;不但升高對立的氣氛,也喪失了解決問題的契機。十餘年來,朝野之間的相互杯葛與猜忌,應是政府效能不彰的重要原因。

大陸的媒體報導,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他們看到台灣社會中人與人的互動充滿著信賴與熱誠。在與利害無關的事項,台灣確實是人情味濃郁;除此之外則疑東疑西,兩種矛盾的性格同時存在,顯示信任關係還有待加強經營,尤其是有權力的單位或個人,更應加緊搶救其公信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