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帶領孩子進行一堂關於尊重各行各 業的體驗學習。
圖/皮爾斯夫人
文/皮爾斯夫人
上星期到柏林,因家住郊區,所以必須到亞歷山大廣場轉電車到巴士總站,再搭巴士回家,在廣場前只見一批批人潮往百貨公司湧進,突然一個畫面抓住了我的目光,我看到一位前面背著五公斤,後面背著一隻火紅大洋傘,販賣著德式香腸的小攤販,而這個小攤販旁還圍了幾個小朋友跟一位大人。
想拍下那畫面前,我上前禮貌地詢問他們:「可以拍照嗎?」女老師問過每一個小朋友,願不願意接受陌生人拍照?小朋友回應說好之後,我才開始拍照,等我拍完照片後,我好奇地問那位老師為什麼帶孩子來這裡,那位老師說:「因為想要帶孩子學習什麼叫作『尊重』,尊重社會各行各業的人。」看著這些小孩每個人都好認真,有人拿著錄音機對小販做採訪,有人拿相機拍照,其他人則負責向小販叔叔提出他們對這分工作的疑問。
等老師與孩子們離去後,我跟好友也想以行動來支持一下這位辛苦的先生,在他手腳俐落幫我們弄麵包與香腸的時候,跟他小聊了一下後才知道,他今年三十四歲,來自波蘭,這一分工作是他在德國賴以生活的來源,一天要在這裡站六個小時,他不是違法小販,他跟市政府租這一小塊地方,每個月繳一百歐元的租金,他的麵包與食材也都經過衛生單位合格檢驗過,談話過程中,他還迅速從口袋裡拿出兩份證明給我們看。
學習尊重,用說教的方式還不如像這位老師親自帶孩子上陣,讓孩子親自跟這個真實世界的人、事、物對話,學習尊重也包括我在拍照前,老師尊重地先問過每個小朋友的意願後才應允。
「尊重」為什麼對孩子的生命啟蒙那麼重要,因為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他可以透過自己的思考與觀察、對話與思辨去深入理解什麼是工作的意義與價值,那價值不是老師的單向給予就夠了,老師要做的還有提供媒介,讓孩子親身去親歷,然後各自表述他們的經驗與看法。
一個懂得尊重自然的孩子,必定能從他自身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裡,體會自然與人類間相互共榮共存的連結。一個懂得尊重動物的孩子,當他想摸喜歡的狗狗之前,他必會先問過主人:「我可以摸摸妳的狗嗎?」出於尊重而詢問狗主人,其實保護了動物,也兼顧到自身的安全。
關於尊重動物,婆婆家有一隻養了十多年的貓,孫子們回祖父母家當然喜歡逗貓兒玩,但如果碰到老貓咪正在婆婆大床上睡午覺時,孩子們就會被婆婆警告說:「貓咪要睡覺,你們不要吵牠,等牠睡飽了再一起玩。」這一種將動物當成人一般地看重與疼惜,甚至擴及到一般住家裡出現的小動物,許多德國人即使看到一隻小蜻蜓飛進家中,都會小心翼翼地將小動物請出去。
生命啟蒙的這一課「尊重」,不只要帶領孩子去學習,身為父母與師長的我們更要時時反問自己,本身有身體力行嗎?我們是動嘴說的爸媽,還是做比說多的爸媽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是在當了爸媽以後,才有機會不斷學習、不斷反省自己。很多時候一個價值的被了解到實踐的過程,總是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但種子不因小就不發芽,怕的是我們不願意成為一個單純播下美好種子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