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到德國的第一年,吃了蠻多生活苦頭,那些苦頭起因於我對生活能力的種種缺乏。有一回我跟先生騎腳踏車外出,途中腳踏車壞了,先生的回應不是幫老婆安定心神,而是問我說:「妳會不會修理腳踏車?」圖/皮爾斯夫人
記得剛到德國的第一年,吃了蠻多生活苦頭,那些苦頭起因於我對生活能力的種種缺乏。有一回我跟先生騎腳踏車外出,途中腳踏車壞了,先生的回應不是幫老婆安定心神,而是問我說:「妳會不會修理腳踏車?」他那一問,我當場傻眼,心想:天啊!你不趕快幫我修理,還問我會不會修腳踏車,女人怎麼可能會修腳踏車?當時先生還開玩笑地說:「怎麼老婆中看不中用!」
我在德國的第一年生活,除了寫稿和上德語課外,就是在家當主婦。老實說先生的家務處理能力比我強太多了,他總是在我清潔打掃後,再仔細檢查一遍,然後像評審員那樣開始一一列出我做不及格的地方。當時被批評的我心裡很氣,因為覺得太沒面子了,心想他如果愛我,應該不會對我如此嚴格,但他卻神經大條地絲毫沒發現老婆對他的不悅。
好了,不會修腳踏車也不會打掃家裡,那煮飯我自認還蠻厲害的,應該不會被他念了吧!沒想到他竟跟我說,我的創意料理是蠻有意思的,但在創意之前是不是應先花時間依照食譜方式練習一下,有基本訓練再開始發揮個人的料理創意,是否會比較好些。
除此之外,我倆之間的差異,還包括剛在德國生活時,我實在很想念台灣海鮮,有幾回先生買了魚放在冰箱,我肚子餓就先煮來吃。他下班後回家,一看冰箱的魚不見了,非常震驚。我跟他說,因為肚子餓吃掉了。他竟回我說,那條魚他本來計畫周三晚上煮一道法國料理給我吃,我怎麼都沒有先問過他呢?這個偷吃魚事件,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氣又好笑。
如今我們這對夫妻經過多次大大小小的磨合,慢慢找到彼此都可以舒適又尊重差異的生活方式。現在先生會專程買魚放在冰箱裡,然後很開心地跟我說:「老婆,我知道吃魚會讓妳想起台灣,然後妳就會非常開心,妳看那冰箱的魚就是我特別買給妳吃的!」
老實說,我個人雖然很欣賞德國人生活的能力,卻也覺得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有時還是會讓我抓狂到想尖叫。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想學習德國人對生活的一絲不苟,但後來覺得實在無法完全被同化,在盡心盡力學習他們過生活的態度之餘,我仍習慣幫自己保有一個足夠空間,允許生活需要的彈性變化,因為那讓我覺得更像自己。
八年後的我,面對差異,學會了在關係裡說出自己的看法與態度,不像八年前的自己,總是壓抑在心裡,而經常得內傷。我的德國先生是一條腸子通到底,有話直說,而來自亞洲的我習慣隱藏自己真實的感受,處處想要配合環境,當一個大好人。和這款腸子通到底的人類生活久了之後,突然發現說直話反而讓生活更簡單,因為不需要花時間在猜猜猜上,並從中也練就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想一想「放下面子」的生活還真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