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員山鄉深溝國小的午餐,要從稻田、菜園,直送餐桌,校園種菜外,老農提供一畝田,師生昨天一起下田(圖/趙文彬),未來還會養雞、養鴨,自給自足。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員山鄉深溝國小的午餐,要從稻田、菜園,直送餐桌,校園種菜外,老農提供一畝田,師生昨天一起下田(圖/趙文彬),未來還會養雞、養鴨,自給自足。
深溝國小的許多鄰居、家長都是友善耕作的小農,包括:「穀東俱樂部」創辦人的前家長會長賴青松、楊文全的「倆佰甲團隊」、三官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榮昌、經營「有田有米」農園的佳玲及小鶹、「小間書菜」的江映德夫妻等。
深溝國小執行午餐自給自足計畫,獲得老農「阿水伯」無償提供三百多坪的田,昨天由有六十多年農耕經驗的陳榮昌當一日老師,三十六名學童擔任「農的傳人」,每人負責十坪稻田,認真依傳統農法,腳踏泥田插好秧,還要做好田間照顧,預計今年暑假收割,可以生產約五百公斤的有機米。
「學校每天要用掉十一公斤的白米,一學年約要兩千公斤;未來,將透過家長與友善小農的協助,希望租下學校附近約一千坪的稻田,自己生產有機米。」深溝國小校長黃增川說,有機米比較貴,但如果是自己種,不但安全,且成本可以降低。
黃增川指出,這畝田就在學校邊,學童就近照顧,不用農藥,金寶螺會吃秧苗,學童就用撈的,一顆顆撈除;長雜草,就用人工除草。
經賴青松引薦,獲得上旗文化出版社董事長陳照旗支持,把古法種稻的過程全記錄,未來將出版專書,當成「食農教育」的參考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