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建築卷】 妙應寺白塔

文與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2014.03.31
1771觀看次
字級
妙應寺白塔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妙應寺後部的塔院正中,是中國漢族地區現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 元朝至元八年(西元一二七一),世祖忽必烈毀遼代(九○七~一一二五)舊塔改建今塔,延請尼泊爾匠師阿尼哥主持建造。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妙應寺白塔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妙應寺後部的塔院正中,是中國漢族地區現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

元朝至元八年(西元一二七一),世祖忽必烈毀遼代(九○七~一一二五)舊塔改建今塔,延請尼泊爾匠師阿尼哥主持建造。

至元十六年塔建成後忽必烈又命以塔為中心建「大聖壽萬安寺」,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寺院被雷火焚毀,僅剩白塔;明天順元年(一四五七)寺院重建,改名「妙應寺」。塔因通體塗白,故稱「白塔」。歷代均有重修。一九六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塔為喇嘛塔,通高五○‧九公尺,磚構實心。塔下台基和基座平面均為折角方形,台基正面台壁左右對稱地設上台的踏步。基座為須彌座,二層束腰折角砌圓形角柱。基座上用磚雕砌巨大的蓮座,承托塔身的金剛圈;折角式方形基座自此過渡到圓形塔身,自然而富裝飾性。

塔身覆形,比例粗壯,肩部圓轉後向下收分。其上為折角式剎座,座上立相輪十三重,收分明顯,呈圓錐體。再上置直徑九‧七公尺厚木襯底的銅質華蓋,周懸三十六個銅質透雕佛字、佛像等圖案,下懸鈴鐸,狀若流蘇。剎頂為一小型喇嘛式銅塔,上存一則元代的題刻。

全塔坐落在一「T」字形的大台上,台上除該塔外尚有一小殿,各轉角處立一小方亭,均為漢式建築。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由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宗委會策畫,分類彙編各門類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總成八大類計二十卷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