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唐詩中專門詠馬的就有一百五十多首,涉及到馬的就更多了。那麼,唐詩裡的馬究竟有哪些呢?
李白名詩〈將進酒〉中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五花馬」就是正宗唐代名馬。開元、天寶年間,很講究馬的裝飾,常把馬的鬃毛剪成花瓣形狀,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馬」,剪成五瓣的叫「五花馬」,後來這稱呼演化為一般良驥的泛稱。
李白還有一篇〈天馬歌〉,也寫得十分精采。詩開頭兩句交代得很清楚:「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天馬」即「汗血寶馬」,出自西域的大宛國;而「月支」又稱月氏,是西域最重要的部族,曾建立鼎鼎大名的貴霜帝國。月支和大宛相距不遠,李白這樣說也不能算錯。
杜甫的馬詩那是相當多。光從題目看,有:〈房兵曹胡馬〉、〈高都護驄馬行〉、〈天育驃騎歌〉、〈驄馬行〉、〈瘦馬行〉、〈李雩縣丈人胡馬行〉、〈病馬〉、〈題壁上韋偃畫馬歌〉、〈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玉腕騮〉、〈白馬〉等十幾幾首。那他筆下有些什麼馬呢?「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這是大宛天馬;「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這是病馬;「東郊瘦馬使我傷,骨骼硉兀如堵牆」,這是瘦馬;「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這是唐太宗和郭子儀的坐騎;「聞說荊南馬,尚書玉腕騮」,這是李靖的馬;「毛為綠縹兩耳黃,眼有紫焰雙瞳方」,這說的是御馬。
能跟杜甫在馬詩上抗衡的,當屬李賀。有專家統計過,這位詩人中的短命二郎,題馬詩及句中談到馬的竟達八十三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當然,這其中最著名的還是〈馬詩〉二十三首。此中提到了許多名馬,譬如:
「拳毛騧」——「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赤驥」——「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神騅」——「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赤兔」——「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騰黃」——「暫繫騰黃馬,仙人上彩樓」等。
此外,沈佺期、王昌齡、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孟郊、羅隱等人,也有許多有關馬的詩篇和佳句傳世。
為何唐代詩人對馬這麼情有獨鍾呢?據筆者想來,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唐朝國力強盛,馬受人崇敬;其二,唐人有胡風,胡人重馬,詩人自然也對馬青睞有加;其三,唐統治者對馬十分偏愛,李世民的昭陵六駿就是一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馬詩也不例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