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樹媽媽為我們一家開啟了尋根的生命啟蒙。
在每一個小孩心中種下一顆光的種子,有一天時間到了 ,他們就會長成大樹(老樹媽媽與恩典)。
文與圖/皮爾斯夫人
定居在德國,可以享有完善的社會制度與福利,在某些層面來說,是相當有福分的,但這唾手可得的福分,如果沒有不定期地離開,去經驗一下不同國度的刺激,有時會因為習慣而覺得理所當然,然後漸漸失去對生命的自省能力。
每天帶著兒子恩典上幼稚園,進幼稚園後,總可以看到孩子們穿戴整潔的衣服,歡喜快樂地在園裡玩耍著。然而這樣的場景,我知道不是人人生而平等的幸運。德國一年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節日,孩子總能輕易獲得許多親友的玩具禮物,對此,我們都盡量請周遭親友贈與二手衣物或玩具書籍,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孩子生活在一個過度擁有的年代裡。
記得去年我們到泰國旅行,一家三口在曼谷的卡桑路吃完午餐後,沿著附近小巷前往幾間曼谷的佛寺,當我們鑽進一條巷弄的轉彎處時,看到一小小麵攤旁有一台髒髒的娃娃車,裡頭躺了一個小女嬰,麵攤上的媽媽忙著弄湯麵給客人,小女嬰就躺在車裡自個玩。
年輕時在印度流浪旅行,在一個夜裡看到一個賣水果的老闆,將所有的水果分類放入攤下的箱子後,就睡在平常擺水果的攤上,他沒有家,那水果攤就是他的家,那一幕那一夜深深震撼了我。我從來沒想過人可以那樣活著,而他卻頗享受那月光下的水果攤床。
還記得在尼泊爾旅行時,幫美國好友到山裡代課,教孩子英文單字。從住的地方走到小村莊學校就要兩個小時,到了山裡的學校發現,一間土堆蓋起來的小土房就是孩子的教室,教室前是牛舍,孩子們都沒有鞋子穿,午餐時有一半孩子沒飯吃,老師說因為很多爸爸都將錢拿去買酒喝了。地球另一端的孩子是那樣生活著。
好幾回深思,到底要給孩子什麼?要帶孩子往哪兒去?心裡有一個聲音這麼說著:父母要成為孩子的生命啟蒙者,給他們養分,為他們澆灌愛與光,讓孩子有一天也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福分與美好。
這個內在聲音冥冥中帶著我們啟程去尋根。去年我們帶著恩典去拜訪台灣老樹媽媽阿粉姐,跟他說老樹媽媽的故事,他在我們拜訪的那個下午,一直緊跟著老樹媽媽,後來恩典撿了一塊石頭,並一直握在手裡,他跟我們說,老樹媽媽保護台灣老樹,他要保護台灣石頭。
尋根之旅,從拜訪台灣老樹媽媽到彰化大佛,還有拜訪我媽媽的故鄉鹿港,一家三口走遍大街小巷與廟口,看著恩典像飛鼠般地穿梭在鹿港老巷,鹿港的尋根之旅至今仍是台灣行能量最飽滿的一天。
今年在德國,我們繼續尋根之旅,商請公婆帶我們一家三口去他們的出生地,婆婆出生的葡萄小山城,公公小學念過的學校,還帶恩典走訪這六年來,我跟他爸爸連搬三次家,從小單位房慢慢成長變遷的生命故事;我在懷孕期間每天都去的蘋果森林,我採訪過的蘋果老阿媽,他出生的人智學醫院等。
尋根讓我省與想,尋根讓我重整此刻與過去的兩個我,尋根的每一塊土地與故事線索讓我重新變得清醒,尋根的來源與歸處,讓我更加感謝生命中的每一個擁有,所以我們更要為這個世界付出我們的真善美。(本專欄隔周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