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小百科】像大片瘀青的胎記—太田母斑

劉權毅 |2014.03.27
2806觀看次
字級

文/劉權毅

編案:優質的生活從健康的皮膚開始,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雖是體表卻一點都不膚淺,皮膚出問題了甚至常是其他疾病的警訊,不可不慎。本專欄作者從事醫療工作多年,希望用案例分享或專題介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家都能在輕鬆的閱讀中學習到正確的皮膚醫學知識。

早期的台灣,走在路上不難遇到半邊臉大片青灰色斑塊的人,這是太田母斑。隨著醫學的進步,這十年雷射有精進的發展,路上要遇到太田母斑已少很多了,因為很多患者都被治好。

太田母斑 (Nevus of Ota)自幼開始出現,算是胎記的一種,但有些人一開始顏色很淡容易被忽略,到了青春期顏色轉深或擴大之後才注意到,成年時定型。它好發單側臉,尤其是眼周、顴骨、太陽穴附近,也就是三叉神經的第一或第二分支處,出現藍色或青灰色的色素斑,甚至連眼白都侵犯。只有少數患者是雙側發生。

有記載說,水滸傳裡外號青面獸的楊志,可能就有太田母斑,只是那時候沒有醫生告訴他。直到一九三八年日本Ota教授首次發表這個病,才慢慢解開這神祕的面紗。太田母斑是胚胎發育,黑色素細胞從神經管脊移動到表皮真皮交界處的過程出了問題,停留在真皮層所致。

治療太田母斑以雷射為主,已漸漸取代以前的冷凍及手術。坊間有聲稱外用淡斑藥、美白產品或靜脈注射美白針的治療,效果都不好。目前有效的雷射包括紅寶石(波長694nm)、紫翠玉(波長755nm)或銣雅鉻(波長1064nm),治療約需三至五次,間隔三至五月,整個療程約莫一至三年。

這些雷射雖能有效針對黑色素擊發,但治療過程若出現反黑,常讓病人在第一次治療後卻步。所以術前詳細的解說,搭配術後嚴格防曬很重要,如果遇到反黑,可以使用低能量淨膚雷射等補救措施,通常只要能熬過第一次治療恢復期,建立信任後便能有耐心的把療程做完,有機會根治。

(作者為延吉美皮膚專科診所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