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桃李杏春風一家.李花篇 (2)

文與圖/陳牧雨 |2014.03.25
3731觀看次
字級
「桃花紅,李花白。」在台灣受過教育的人,幾乎都記得小學課本裡的這句話,其實唐朝詩人賀知章也有描述春天的詩句:「桃花紅兮李花白」,於是很多人就以顏色來區分桃花與李花。圖/陳牧雨

「桃花紅,李花白。」在台灣受過教育的人,幾乎都記得小學課本裡的這句話,其實唐朝詩人賀知章也有描述春天的詩句:「桃花紅兮李花白」,於是很多人就以顏色來區分桃花與李花。

然而事實上,桃花不見得是紅色,白色桃花也很常見,不過李花除了白色,我就沒見過其他的顏色了!

李花還有一個特點,開花時會一堆一堆的擠在一起,密密麻麻繁盛得有點嚇人。

所以南宋楊萬里在一首詩中,提出他對欣賞李花的見解:「李花宜遠又宜繁,唯遠唯繁始足看,莫學紅梅作疏影,家風各自一般般。」意思是說,李花要在繁盛時遠觀,才會感覺到它開花的盛況,如果像紅梅一樣稀稀疏疏,就沒什麼好看了!其實,李花以繁盛而著名,想看到稀疏的李花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呢!

春天,因為李花、桃花同時盛開,因此「桃、李」也就常被拿來並稱。

漢代名將李廣,愛國向來不落人後,晚年自動請纓隨軍出征,結局卻因為承擔戰敗責任,自殺而亡。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稱讚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李花的美麗,不必多言自然會引來絡繹不絕的賞花人,花樹下也就會被這些賞花客踏出一條路來。而一個正直的人,也不需多為自己辯解,自然會有許多人了解他、欣賞他、尊敬他!

桃李花開,自是美麗異常。李白在其〈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描寫親友在桃李盛開的園中「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如此夜宴,「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作詩是必然的,同時也終於了解:「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生之短暫,而去日苦多,我們「不樂復何如」呢?

黃庭堅亦以「桃李春風一杯酒」,來形容與好友相聚的歡樂時光,而以「江湖夜雨十年燈」,形容江湖奔波十年的孤寂夜晚,這樣的夜晚,更令人懷念春光中的美好,善用對比,莫過於如此了!

中國人一向也以「桃李」來比喻優秀的學生。這典故來源有兩處:一是出自西漢學者韓嬰所著的《韓詩外傳》中所記載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魏國有一個人叫子質,因得罪了魏文侯逃到北邊,他告訴簡主說:「我今後再也不願栽培人才了。」

簡主請問他原因,他說:「過去受我栽培的門生甚多,其中有許多人在朝廷當官,也有很多在政府機關做事,在邊境活動當差的人也很多,可是,如今我落難了,這些人不但不幫我忙,而且大多怕被我牽累,因而對我落井下石……」

簡主聽了回答他說:「唉!你這樣說就有點過頭了,如果你在春天種的是桃李,夏天就有成蔭枝葉得以休息其下,到秋天就有果實可吃;可是,如果你在春天種的是蒺藜,夏天不但沒有茂密的樹蔭得以乘涼,秋天沒果實可吃,一不小心,還會被蒺藜的刺所刺傷。可見你的錯誤不在栽培人才,而是你栽培錯了人。」

從此「桃李」成了優秀學生的代名詞。

另一則出自《資治通鑑》,內容記載唐代狄仁傑向太后推薦許多人才,這些人才不但都被朝廷重用,而且後來都成為優秀的名臣。因此有人告訴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唐朝詩人白居易,有一次經過唐朝名相裴度的家門「綠野堂」,看到裡面種滿了花,因此也引用了「桃李」的典故寫了這樣的一首詩: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從此,人們用「桃李滿天下」來讚譽培育許多人才的老師。

當然,也有很多人用「爛桃爛李」來謙稱自己不是好學生。不過,如果根據魏文侯和簡主的這個典故,似乎用「蒺藜」來謙稱還比較恰當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