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翻開報紙、開啟網路,每天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民意調查報告,人在家中,民意調查的電話響個不停;走在路上,有人手捧調查表要進行民調;打開信箱,郵傳調查表等著回覆;上網連結,問卷題目誘你鍵入答案。民意調查無所不在。
自蓋洛普於一九三五在美國首創民意調查機構以來,迄今已逾七十年;其對政情反映、人物臧否、問題認識、事物偏好、市場開發、意欲走向等諸多層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和受人肯定的貢獻。即在國內自曾虛白先生倡導,創辦民意測驗協會以來,也超過半個世紀。在此期間,政府機關、民間組織、學術團體、企業商號與大眾傳播媒體,乃至於專業民意調查機構,所舉辦的各種民意調查,遍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企業經營、學術研究、市場走向等每一層面,範圍廣泛,次數頻繁。
雖然民意調查已呈氾濫狀態,但無可諱言的,這些調查結果,並未能獲得應有的重視,甚至於還遭到負面的評價。推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其公信力與權威性未能建立。欲求民意調查功能之發揮,俾其有助於政府部門掌握民意之走向,做出正確的決策;企業部門了解消費者的需要,由而擴大市場;家戶個人賴以認知時代的潮流,據以調整生活的步調。則要靠大家一起改變觀念,調整做法。
一、主辦調查機構:在技術上,從主題的設定、範圍與對象的選擇、問題與調查方式的設計、調查進行與結果的分析與解釋,都要嚴格的遵循科學方法。在精研調查方法之外,應選擇切要有意義的議題、適當的時機,擺脫來自政治文化環境、個人與團體利益、意識形態偏好等干擾,尤其應避免對屬意調查結果的預期,務求立場公正、內容真實、表述精確。
二、調查結果應用者:無論是政府、企業、學術團體、民間組織還是個人,在應用調查結果時,都要拋開個人偏見、組織立場、團體利益,虛心接受由民意調查反映的事實真相,做為調整未來行動的指針。對調查結果滿意,表示過去的作為成效良好,是一種鼓勵,好還要更好,要繼續努力。對調整結果不滿意,表示過去的方向錯誤、手段不當、努力不足,以後要力求改善,當做警惕,以免陷入更大的錯誤。
三、傳布調查結果媒體:任何民意調查結果的發表都要靠媒體擴散傳播。由於社會大眾對於國際情勢、政府政策、經濟與社會環境的認識,乃至於對政府官員、民意代表、社會領袖的月旦評價,莫不來自媒體的報導,因此對民意的塑造有深刻的左右力量。對於民意調查結果的報導,務求完整、公正、明白,避免曲解誤導。
四、被調查的公眾:要知道,對公眾事務表達自己的意見是一種權利;同時,誠實、精確、明白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所以對於公眾有益的民意調查,要樂於合作,俾期能順利的進行。另一方面,公民也有權利要求民意被尊重,而監督民意不被曲解誤用,更是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