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KANO》堅持夢想直到最後 翁智琦 |2014.03.08 語音朗讀 22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果子電影提供 圖/果子電影提供 圖/果子電影提供 未演先轟動的《K A N O》,在上映前就先成就了三件事:第一,告訴我們在成為國民歷史教材的紅葉少棒隊前,還有一支曾經打進日本甲子園的嘉農棒球隊;第二,它是目前唯一採用運動選手為主要演員的棒球電影;第三,讓一群沒有完整看過電影的人就上街舉牌、開記者會,抗議影片內容。 《K A N O》片名源於嘉義農林棒球隊的簡稱「嘉農」的日文發音。該片劇本早在《賽德克.巴萊》拍攝期間即完成。當時導演魏德聖恰好在談話中得知馬志翔曾有棒球員經驗,於是暗自盤算下一部棒球電影是否能讓具有棒球經驗的馬志翔擔任導演,事情就這麼定了。當我們看到《K A N O》製作陣容時,魏德聖、黃志明擔任監製,馬志翔真的當上導演,但在電影中仍能看到魏德聖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以來的痕跡。 運動經歷具說服力 誠如影評人「膝關節」所說,《K A N O》其實可以說是魏德聖承繼先前兩部作品的第三部曲。我們在片中看見熟悉的大船不自覺想起《海角七號》;看見片中企圖超過種族藩籬、國界限制的運動精神體現,腦海也浮出《賽德克.巴萊》中原住民受到日人強壓統治的生存拉扯。然而,如果直接將《K A N O》等同於魏德聖的作品卻又有失公允,至少這樣武斷的連結,對導演馬志翔來說並不公平。 《K A N O》能夠成為好看的棒球電影,馬志翔對於素人演員的運動經歷強調,以及拍攝過程中要求的打擊、防守動作是很大的關鍵。至少,他幫助片子在棒球這件事情上,更具說服力,而不是只有「球來就打」的這種簡單推演邏輯。 《K A N O》上映四天,全台票房累計六千五百萬元,比起票房達一點五億元卻罵聲四起的《大稻埕》,《K A N O》的口碑和市場反映顯得一致,且後勢看好。這部電影長達三小時,但劇情編排節奏掌握妥當,敘事明快流暢,使有些觀眾雖急於奔廁解放,卻還是捨不得錯過任何片段。 《K A N O 》要講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它希望所有擁有夢想的人都能堅持到最後一刻,因為所有的失敗都是來自於自己的放棄。然而,《K A N O》也講大環境的無奈,片中那些青春正盛的棒球少年,由於戰爭爆發,最後不得不放下球棒,換上戎裝,拿起步槍,前往沒有夢想、只有死亡的戰場。 反映從前映射現在 《K A N O 》是一部尾勁強大的電影,不僅反映從前,也映射了現在,它引起的史觀論爭正在網路上沸沸揚揚,我們看見正面、反面、持平的不同意見在權力場域中爭奪歷史的詮釋權。我們也看見《K A N O》捧出一群真實生活中的棒球青春偶像,然而,現實狀況卻是國內棒球資源缺乏政策補助,就像其他運動項目一樣。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十分在意歷史的呈現,從美術設計、時代背景鋪排可見一斑,為了使劇情更具張力,《K A N O》也稍稍挪移了歷史。但電影本身就已說明為真實事件改編,劇情電影也本是虛構,我們或許不必太著墨於此,反而應從《K A N O》看看現在,我們究竟缺乏怎樣的歷史教育,才會讓台灣觀眾到如今才認識嘉農棒球隊?究竟要如何加強運動政策,才不用從運動美夢中跌落在失之千里的現實深淵? 前一篇文章 紀錄片 《莎拉波莉家庭詩篇》 回溯與理解 下一篇文章 鐵血教練組球隊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質電視選】《小太陽》【院線片《捍衛天使》】一場有趣的好命實驗【院線片】《奇幻導航》追求幸福 要先活得知足【優質電視選】《藝次元宇宙》【院線片】跨越時間與責任的愛《他年她日》【優質電視選】《國家工藝成就獎》 作者其他文章院線片 《該死的順序》 黑色幽默中的社會矛盾院線片 《寂寞星圖》 憑藉自由而新生院線片《鱷魚的黃眼睛》 魯蛇的母姐情仇院線片 《 鯰魚真驚奇》 生出勇氣的日常紀錄片 《一條大路通羅馬》 寫一首 羅馬生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