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林齊國獲得人生大富

妙熙 |2014.03.08
2887觀看次
字級
 領導典華一路成長,林齊國帶領新婚禮文化,給予顧客尊貴的禮遇,貼心的服務。圖/典華

 年前,拜訪典華幸福機構學習長林齊國先生,他娓娓道來自己的創業歷程,以及企業要如何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生存,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捨得」。

 林齊國出生於香港,後來隨父母遷到寮國謀生,一九七五年,寮國淪陷,一家逃難來台灣,展開了學習與創業的經歷。兒時在寮國街頭見人行善的一幕,也讓林齊國立下助人的志願。他記得,來台灣幾年後賺了台幣二十萬元,便一口氣捐出了五萬元,當時一位公務員的薪資也不過二萬出頭,加上家中並非十分寬裕,五萬元對他來說是很大的金額,但當時他只想著要多付出一點,而且付出後的感覺也很棒,於是發願此後要以相同的比例,也就是四分之一來固定捐款。

 爾後,又賺到了一百萬元,如果信守承諾,照說必須捐出二十五萬元,此時,林齊國卻捨不得了,但先前的發願又該如何呢?後來,他正好翻閱《聖經》提及十一奉獻,也就是基督徒要將所得捐出十分之一做公益,瞬間幫自己找到解套的方法啦,於是便照著這個比例,捐出十萬元。隨著事業成長,他再賺取了一千萬元,照比例來說,須捐出一百萬元,但林齊國又捨不得了。隨著愈賺愈多,連十一奉獻都頻頻考慮,他忍不住詢問了基督徒好友,是否都做得到十一奉獻。好友回答:「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呀!」讓他「捨不得」的心理,又獲得了解套。

 林齊國這段「捨不得」的真實經歷,經常被他拿來自我調侃,多年後,他終於體悟到─「愈有錢愈捨不得,愈有權愈沒道理。」因此時時警惕自己應該更加謙虛,保持不斷地學習。

 他開始研究國外的企業為什麼能經營百年,依然保持競爭力?發現除了經營有道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做「公益」。你愈付出,就能愈做愈大,這觀念深深影響了他。

 林齊國不斷從事公益活動中,瞭解到最好的「行銷」方式,就是捨得,所謂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捨得就像「投資」,好比餐飲業者,願意投資在食材上,真材實料,物超所值,消費者自然廣為宣傳。又如同佛教的「因果」觀,如是因如是果,因地上願意捨、為人先付出,結果自然收穫滿滿。

 日前,林齊國在電視上看見星雲大師接受TVBS採訪時談到「不忘初心」,大師說,當初一念出家,也沒想過出家那麼辛苦,挑材運水、辦學教學、弘法利生,百轉千生,其中甘苦不為人道。然而,只要想到佛門一句「不忘初心」,也只能勇往直前。

 當和尚如此,林齊國說,經營事業也要不忘初心。在企業中,他不稱自己為執行長、董事長等職銜,而以「學習長」自稱,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告訴自己謙虛待萬物。

 「謙虛才能看見自己!」林齊國說,年少時找偶像,因自己姓林,就覺得要找一位姓林的偉人,小時候找到了美國總統「林肯」,後來才發現那是譯音,林肯其實不姓林;後來又找到了「林彪」、「林洋港」……找來找去,最後才驚覺:為什麼不做林齊國自己呢?

 林齊國因此努力把自己做好。他認為,一位領導者與付出者的成就,在於心量的大小,而非物質的多少。當初,他只賺二十萬時,願意捐出四分之一,那時的心量,肯定日後比他賺了千萬卻捐不出十分之一來得大,直到後來體悟「有捨才有得」,才讓他更懂得也更願意付出。

 林齊國相信,每個人在做任何事前,都有一分初發心,當什麼都沒有,只有一顆心時,心願就特別宏大。當什麼都有之後,外在的物質與名利反倒讓人迷失,若能不忘初心,便是人生一大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