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布施延續父親精神

李碧華 |2014.03.08
930觀看次
字級

 為了紀念父親,日子猶在艱困中的林齊國決定把工作賺得的第一個二十萬元,捐出五萬元給慈善團體,這是人生做到的第一件公益布施。自此,立下行善的志願,「這無異是延續父親精神最好的方式。」

 新婚不久,得知一個民間團體興建醫院,林齊國就跟太太提議:「蓋醫院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要不要捐點錢幫助他們呢?」不到十秒鐘,節省到連電視機都捨不得買的妻子立刻同意,捐出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公益款。

 「很多人不習慣捐錢,擔心手中的財富流失,其實,財富像一口井,如果不去挑動它,就會變成死水,挑動了它,水只會更活,並不會因此而乾涸。」林齊國認為,每一次捐獻都讓幫助自己對得失看得更開,也更豁然,改變了對金錢的觀念和執著。

 「金錢,雖然可以解決生活所需,讓人不虞匱乏,過著更富足、有餘裕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怎樣運用金錢,做更多有益社會的事,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多年投身獅子會的社會服務,身體力行的為公益付出,林齊國更加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的珍貴。「凡事要懂得從大方向、大格局去觀看全面,如果有這種心量,捨得捐款做善事,那也是在訓練我們的心胸。」

 他強調,把回饋當成業務的一部分,拿了多少才給多少,那是過時的想法;「捨得」其實應該是「行銷」的概念,也就是先觀察到社會的需要,然後主動去做,如此所產生的力量,才會大更多。

 「捨得,是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給別人,而不是把不需要的東西給別人」不只是給親友,或者是給每一位不認識的人,甚或是競爭者。他說,一位捨得給予的人,會贏得更多人的尊重,而更多與人結善緣的機會,也會因此蓬勃發生。

 精神標語

 以婚姻創造善的循環

 家「和」了,萬事就興了,家「不和」,世界都不會太平,整個國家和地球宇宙也是如此。創造善循環,深耕婚禮文化的林齊國說,婚姻絕非兒戲,而是一條漫長的人生旅程,談情說愛是甜蜜的,等到結婚生子,那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也因此,他把「理性選擇‧感性相伴」做為「典華」的精神標語。林齊國常開玩笑,自己與妻子是「門當戶對的寮國難民」,生活習慣相同,成長背景也類似,有許多共通的話題和彼此能夠理解的處境,一路走來像倒吃甘蔗,愈加甜美。

 「太太不僅是很棒的創業伙伴,更是反省生活和討論分享的對象,革命情感歷久彌新。」他感激妻子無怨無悔的付出,一肩挑起照顧家人的責任。每天早上,他以「阿彌陀佛」來跟家人打招呼,表達無限感恩。善的循環,也讓全家更和樂融融。

 樂在工作

 工作當公益還有薪水拿!

 假如能把職業當志業,以做公益的服務心態來工作,那麼,就更能體會什麼叫「樂在工作」,不僅讓細胞活化,也更有成就感,而且除了薪水之外,還有更多看不到的所得,像是團隊精神、彼此鼓舞、友誼分享等等,都會讓心靈更加富足、開闊。

 林齊國說,幸運地,典華的同仁皆能「把職業當志業」。「或許這和從事的是一個很幸福的行業有關吧!」規畫執行一場美好的喜宴,見證新人一生中最重要時刻的感染力,往往會讓整個團隊懷著一種「創造感動」的使命感,把新人的喜悅當做自己的喜悅,工作時非常認真地投入。

 「雖然辛苦,同仁臉上仍然掛著笑容,可見為別人創造幸福是多麼開心的事。」他說,親切的笑容讓人感覺被重視,「有能力、又懂得以微笑與人廣結善緣的人,力量驚人。」敞開心懷的微笑能廣結善緣,打開良善的磁場,化逆境為順境,遭遇挫折時,善緣便可給予扶持和協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