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蹟亭 敬惜字紙文

文/邱秀堂 |2006.12.22
436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環保觀念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你在學校是「環
保小尖兵」嗎?是負責回收保特瓶,還是紙類呢?你知道我
們的老祖先,很早就有很多環保意識了嗎?
早年無論在城市或鄉里間都會建有一種類似亭或塔的
爐,用來焚燒字紙,叫做聖蹟亭、敬字亭或惜字亭,有專
人撿拾字紙,積存到一定數量後,便擇吉日放入聖跡亭內焚
燒。這種對敬惜字紙的風俗,正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
處不易、一絲一縷當惜物力為艱」,是儒家思想的美德之
一。
敬惜字紙的觀念,是基於對紙張資源有限而珍惜、愛
物的心理。自古以來,讀書人或民間都深信文字是由倉
頡所創造的,他是黃帝時代的史官,被尊稱為「制字先
師」、「倉頡至聖」或「倉聖人」;因此,客家人稱文字
為「聖蹟」,於是焚燒字紙之爐也被稱作聖蹟亭、敬字
亭、敬文亭、敬聖亭、字紙亭、惜字塔、惜字爐等。

目前台灣縣(市)的古蹟中,就有不少「聖蹟亭」,如桃
園縣龍潭鄉、美濃鎮金瓜寮、還有枋寮鄉、樹林等地。

古人奉勸世人敬惜字文的條例、文字也有很多,其中
『醒世文』是這樣說的:「世間文字乃是寶,惜字即是
敬聖賢,任他為官及登相,不論寫契與買田,生理買賣
般般事,那件不是字為先,敬惜文字上天喜,轉世科甲
福無邊」。相關網站www.mayland.idv.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