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萬事》積好之益

星雲大師 |2006.12.22
1645觀看次
字級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語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自古以來大家都講究積善、積德、積學、積緣,因為積的好事愈多,對自己將來的人生愈有助益。反觀現代人,積怨、積仇視為平常,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觸壞的,當然累積為壞人,接觸好的,當然會是好人。我們平時心中的一念,就能分別出天堂地獄,何況生活中日積月累,從積聚的內容,更可知道他未來的人生好壞,所以前文講過「積壞之患」,現在再來談談「積好之益」。

世間上有什麼好事可以積聚的呢?試舉如下:

一、積水成淵:水與人生的關係密切,過去游牧民族莫不逐水草而居,因此有水的地方就有文化。水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但是也要有人愛惜它、收集它,否則就算水如黃金,你不懂得愛惜,那能積聚為用呢?所以全世界的國家,積溝成河,挖地成湖,只要積水成淵,就能提供日常應用。

二、積穀防饑:中國人自古就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觀念。但是「養兒防老」的文化思想,慢慢已經為時代所淘汰了,唯有「積穀防饑」仍為不變的生活定律。所謂「民以食為天」,在亞、非很多國家,雖然地下石油儲量豐富,但因為糧食生產有限,不夠全民生活所需,所以要求其國家富強,並不容易。

三、積善成名:人都喜歡自己有善名美譽,如果沒有好的善名,惡名昭彰,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過去老一輩的人都訓誡兒孫說:「莫以善小而不為」,小善積多了,就能成為一個大善人。

四、積德望重:一般人喜歡積財,疏於積德;財有利有弊,德行則能流芳千古。所以現代人已知積德留給子孫,不一定遺留財產,有時反而禍害子孫。積聚財富有用完的時候,德行則一生一世用之不盡,所以自古士太夫都要「積德養望」,有德就有望,有德望的士人君子,都是全民學習的榜樣,也是希望之所寄。

五、積緣成事:世間萬事,都要因緣所成,沒有因緣,一切理想都成空話。有了道德,自然「眾望所歸」;有了因緣,則萬事易成。所以平時要說好話結好緣,做好事結好緣,存好念結好緣;一個人廣結善緣,就是積聚緣分,緣聚自然能成事。

六、積道多助:歷史上的帝王,最易為人所分別的,就是有道的明君,或是無道的昏君。一般平民也是一樣,有道的人就有人緣,就有人望,如果沒有道,雖是富豪地主,也為人所輕視。甲家失火了,無人過問;乙家失火,左鄰右舍都來協助救火,這就是得道多助的證明。

人生只要不是壞事,積聚總是有幫助的,你可以種植樹木,積樹成林,積林成蔭。甚至積牛狗的糞便,也可以成為肥料;積好的語言給別人引用,更有芬芳之氣。積聚之餘,也要懂得善用,積聚的東西都是來自十方,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如果積聚之後,不能供應十方,讓一切來自原野,仍散於原野,則不知積聚,也是貧窮之人,豈不可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