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淒美愛情故事,至今仍藉由文學、藝術及電影等傳播至人們心中。為了滿足人們對梁祝故事的想望,中華郵政將梁祝故事印製成郵票,讓「梁祝」迷收藏。
梁祝故事經過一千多年的演化與整合,成為今日樣貌,最早的文獻,出自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的《宣室志.義婦塚》,故事已發展成熟,情節一如今日所熟悉的:「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於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塚。」
另外,明代馮夢龍輯的短篇平話集《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以及明代徐樹丕的《識小錄》,都寫到梁祝死後化蝶的故事。
二○○三年在山東濟南馬坡鄉出土了一方「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則不但顯示真有其人其事,碑中的記載則稍有出入,表示祝父因無子讀書而「咨嘆不已」,祝英台為了解父之憂,「冒為子弟」而與梁山伯同在鄒城嶧山同窗三年,當梁因病而終時,英台亦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其中並沒有裂墳、化蝶等神話色彩。
日前中華郵政以梁祝故事為主題印製個人化郵票,以:十八相送、樓台會、化蝶成眷等圖片為主題,讓民眾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