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善事增一分福報,陳和順(左二)和同修戚品淑(左一)同體大悲心。
陳和順(右)捐贈AED。
文/記者李碧華 圖/本報資料照片
黃昏的寺廟,靜悄悄,香爐煙霧裊繞,開著電動車在山間載客裝貨的陳和順將帶著閒趣的忙碌,交融成企業家、運將與義工的境界,調合落差,怡然自得。這位三洋維士比總裁最近常說,「最希望事業逐步放手,趕快退休,全心全意到佛光山當義工。」
提起維士比,「福氣啦」這句強力播送的廣告金句伴隨產品紅了三十年,譜出台灣經濟奇蹟中勞工英雄的動人篇章。在陳和順看來,「小而美」的維士比民國八十八年能創造過五十一億元高營業額,這廣告的確幫了推波助瀾的大忙。
從基層一步一腳印,陳和順也曾挨家挨戶進行產品推銷,雖順利打下家喻戶曉的基業而慢慢累積財富,卻也歷經金融風暴大摔一跤,「不好的,就盡量不去想,算我前輩子欠的。放下,過去的,都煙飛塵滅。」心境因親近宗教而有了新的方向,記取星雲大師所說「利益大眾的事當仁不讓」,他盡力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發展知足的經營態度。
表面上,布施看來是「捨」,其實是「得」。陳和順說,腳踏實地去做自己本分的事,機會到了,自然而然就會發心,「只要對大眾有益、有幫助的事情,我都很樂意做。」參加義工培訓班而被編在電動車義工組,他已成佛光山熟門熟路的運將。有一次,載著大陸上海企業銀行家在山裡跑透透,當他們得知由企業集團董事長握方向盤,紛紛和他拍照、交換名片,若有人不知情支使他運上載下,也並不介意,「等往後知道我是誰,自己會不好意思。」
除了運將,他因女兒出家也被僧眾叫「賢爸」。他笑著說,自己捨一個女兒,卻獲得一千多名兒女,以捨為得,更加超然。他感悟到,所有不好的事都在成就修行,放下了名利,再放下情,就能生出慈悲,「世間的人事物就不再羈絆你,就真的大自在了!一分善事增一分福報,」他深悟佛法所說,「三心俱空,方能湛然清淨。過去無留滯心,現在無執著心,未來無攀緣心,過去已滅,未來未起,更要放下執著。」
小檔案 陳和順
★三洋維士比總裁
★佛陀紀念館功德主
★南屏別院龍華分會第二分會會長
★「走向佛陀健走嘉年華」帶領大眾宣讀「環保宣言」。
★捐款響應佛光山慈悲基金會「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搶救生命。
★推廣人間福報入校園,落實讀報教育廣結善緣,朋友皆支持響應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