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中小學生參加補救教學,教育部表揚補救教學楷模,新竹縣尖石鄉新光國小等五校教學團隊,及溫俊惟等五名學生。
表揚中見諸報導以「從二分到九十六分補救教學傳奇」的詹永名與溫俊惟這一對師生最受矚目。對一個來自弱勢家庭,被認定「冥頑不靈」的九年級學生,有幸遇到像詹老師這麼有耐性的數學老師,經過一年諄諄誨教,耳提面命,不僅數學成績大幅提前,其他學科也大有進步,更可貴的是溫俊惟學好,變懂事了。
老師本來應肩負教職信念,只是面對挫折時,很快將「有教無類」變成「有教無淚」,將「因材施教」換成「因材嘶較」,久而久之,兩極化的落差形成,或許這就是現今國中學業成績呈現「天壤之別」的原因吧!
有一位任教私立明星中學的王牌數學老師,國中數學成績沒超過三十分,其他科目差強人意。因為程度差,就讀台北市一所私立高職,退伍後升學也僅止於私立專科學校。
經過一年歷練,他發現需要進修,插班考進輔大數學系,受到一位好教授提攜、鼓勵,以優異成績完成輔大數學研究所碩士學業。
有感於中小學時沒有師長鼓勵,多走了冤枉路,現在他每天都對孩子念茲在茲,無微不至關心、指導,縱然錯過結婚年齡也無怨尤。
提出來分享,不外乎告訴所有老師,不要放棄任何學生,他們都是璞玉,都值得栽培!莫忘執教初衷!
林泉利(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