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步入「高齡社會」,老年化成為趨勢,因應這股潮流,到處都在興建安養中心,希望老有所終。
老人住養老院,一般都很排斥,尤其鄉下地方,子孫會被認為不孝,這也是最難突破的心結。
監察院長王建?曾投書「賣房子住養老院,快活的不得了」。從王院長的描述,住進「優質」的養老院,等於到天堂享樂,觀念是正確的,但想達成「老有所終」的心願,必須具備幾個前提。
第一要有房子,才能夠賣屋換鈔;若沒房子,存款要足夠,金錢代表享受的階層,養老院設備良窳,如搭經濟艙和商務艙的等級,這就提醒我們,要先存夠老本,才有資格談條件。再者觀念不可古板,住養老院是喜樂而非被遺棄。
友人是獨子,子女還小,適逢喪偶之痛,必須工作養家。他建議父母住進養老院,母親到處宣傳指他不孝,讓他飽受批評,只好繼續忍受。
我應宗教團體之邀,定期前往養老院探視,除了送禮、表演節目,也趁談心的機會,了解老人的情緒和想法。養老院形形色色,有人快樂,有人愁眉苦臉,端看自己的心態。
你我都會老,是否住進養老院,這議題無需避諱,若想老而無憾,或許可以提早作準備。
謝碧嘉(桃園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