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公布九十四年中小學生體適能調查結果,學生體能出現停滯或退步現象,其中大都會區學生的體力多不理想,離島偏遠縣市表現較佳,教育部體育司長指出,這顯示中小學生從事太多的靜態活動,動態運動太少。
這是值得注意的警訊,但也不意外。一般中小學體育課時數有限,部分特別重視升學的學校或班級還常借用考試,或乾脆排上英數理課也司空見慣,尤其大都會區升學競爭壓力大,體育課在學生的心目中變成可有可無;而且學生可能崇拜王建民、陳金峰、姚明等運明星,愛看各類球賽,但未必因此愛運動,尤其以女生為最。
偏遠地區的孩子升學競爭壓力較小,比較能正常上課。許多新手校長分發到偏遠小學校後,反而能突破升學的框架,發展學校特色,訓練運動團隊,讓全校「動」起來。筆者的一位朋友,在山區小學當校長,全校不到一百名學生,各個能跑能跳,沒人戴眼鏡,去年捧回不少縣運獎杯。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起跑點」是什麼?只是課業嗎?所以,教育部提出要推動中小學生一天一小時的運動,絕對是需要的合理的,不過要引導孩子愛運動,必須要有具專業素養的體育教師,以有趣的教學內容、和善的教學技巧、態度,自能誘發年輕學子好動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