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台灣呈現憂喜兩極化的現象,擔憂的人占大多數,如農漁民憂心寒害影響收成,遊民、獨居老人深怕無容身之處,身體不好的人擔心病情變化等,喜的是販賣和天氣變化相關物品的商人,還有一群不畏寒冷上山賞雪的遊客。
聽到有下雪徵兆,成群結隊的車潮塞爆合歡山,但此時社會上有人在打哆嗦不知如何禦寒,他們感嘆為何得不到社會救助;為防止水果遭竊睡在果園的老農,則慨嘆為何治安如此差?
過去逢歲末年冬,善心團體舉辦寒冬送暖活動,對街友、病患、貧困、孤苦者伸出援手,但如今卻礙於經濟壓力,已不似往年那般闊綽。且看中國人權協會「二○○六年台灣人權指標調查報告」,百分之六十七點七的民眾認為經濟人權表現偏差,經濟衰退荷包縮水,基層民眾生活苦哈哈,望著物價和健保費雙漲,心寒勝過冬寒。
呼籲政府應本著慈悲眾生胸懷,加強社會福利措施,關心弱勢族群。民眾也該發揮人溺己溺精神,賞雪之餘關心一下需要幫助的人,在能力範圍之餘,不忘布施行善,奉獻一點愛心,在寒流帶來些許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