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菩提夜菩提夜」,梵文budhya-budhya。「菩提夜」由「菩提」bodhi的語意轉化而來,指無上智慧,意譯上有「知」、「覺」等意思,因此,「菩提夜菩提夜」被直譯為「覺悟」、「覺醒」、「覺道」。
咒語「菩提夜菩提夜」,梵文budhya-budhya。「菩提夜」由「菩提」bodhi的語意轉化而來,指無上智慧,意譯上有「知」、「覺」等意思,因此,「菩提夜菩提夜」被直譯為「覺悟」、「覺醒」、「覺道」。
筆者認為這樣的覺悟、覺醒是來自於主體的自覺、自醒、自悟,所以「菩提夜菩提夜」應該可以被詮釋為「智慧自覺」。是指能以智觀察緣起、斷除煩惱、所知二障,進而究竟得悟佛菩提,因此,菩提自覺之智又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覺」、「無上菩提」、「無上道」。
另外,「菩提夜菩提夜」在唐、不空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中被解釋為「此是觀世音菩薩結緣眾生」,也是此處所呈現之題記,不過與咒語中的意義無關。
除此,《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則將「菩提夜菩提夜」詮釋為「無上大道心」,以及「不退轉金輪手」。
而「不退轉金輪手」之「金輪手」是指轉輪聖王手中所持之「金輪寶」,唐朝法藏解釋為「勝自在」,縱廣四十里,周匝百二十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補注》記載:「金輪寶有千幅,徑一尺四寸,有八大福德網轂,如天晝以金寶所嚴飾也。」
據經疏中的記載,「金輪手」有「不可破壞之義」,意思是說能永斷輪迴之業;而且,修此金輪手咒,從今身爾後乃至佛身,能令其菩提心勇猛堅固,心不退轉。
所以,菩薩恆持不退的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承諾,我想,這是菩薩受持佛名的清淨心,是菩薩於紅塵中的三昧力,是菩薩久遠劫前的初發心。
人間凡花向菩薩深深許下來生願,願我永離三惡道、願我速斷貪瞋痴、願我常聞佛法僧、願我勤修戒定慧、願我恒隨諸佛學、願我不退菩提心、願我速見阿彌陀、願我決定生安養、願我分身遍塵剎、願我廣度諸眾生……
願力,讓菩提心不退,願力,讓菩提心的馨香盈滿法界。人間因為有這樣美妙的願力,所以才能讓俗塵中的一切有情,還能在這一片苦海的泥淖中奮力綻放一朵朵無垢、無瑕、無染的人間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