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日前宣示通盤檢討大陸學生來台「三限六不」政策。這不是馬總統首次宣示;但終究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連兩年前行政院有意將陸生納入健保,最後都差臨門一腳無疾而終。
過去朝野對陸生來台求學的政策有差距,但民進黨華山會議總結的「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也表明要善待陸生、陸配。這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檢討陸生政策。
民進黨的陸生政策考量,首先不影響台灣學生的就學、就業機會。在「三限」的限校、限量和限域,以及不加分、不影響招生、不給獎學金、不打工、不考照和不就業的「六不」上,朝野還有歧見,尚待協商。但是有關陸生納入健保上,無論從人權考量、公平、制度合理性上,都應該優先解決。從人權觀點看,不論任何國籍的在台求學學生生病,因沒錢未獲適當的醫療照顧,病情惡化,這是良善社會不應有的情形。讓病者有所醫,是人道思考,也是普世價值,朝野都會認同。
目前來台求學的外籍生和僑生都能納入健保,基於公平原則,把陸生視同「境外生」,比照僑生、外籍生納健保,公平合理。反而是若其他外籍生、僑生都有健保,唯獨陸生排除在外,是明顯差別待遇。
台灣希望多吸收海外學生,解決台灣的大學生生源不足問題,也希望這些學生對台留下好印象,播下友誼的種子。外籍生和僑生均非「全民」,但也都納入全民健保了,獨排陸生並不合理。
「付多少費用,享受多少保障」是保險的基本原則。政府草案陸生納保將以第六類身分加保,每月保費一千兩百四十九元,其中政府負擔五百元,陸生自付七百四十九元,每年自付保費八千九百八十八元。目前二十歲至二十四歲年齡層,每人每年平均使用的醫療費用為九千零八十四元。而外國籍學生為六千兩百元,僑生則是四千元。目前來台就學陸生約兩千人,二十幾歲年齡層的身體狀況較好,使用的醫療資源較少,目前規畫的陸生每年的自付額與同年齡的醫療費用平均數差不多,對健保的財務狀況影響不大。
從人權考量,陸生納保應該沒爭議。從公平考量,外籍生和僑生都納入健保,陸生循例納入健保公平合理。如果考量制度合理性,不為納稅人、政府財政和健保財務增加太多負擔,讓陸生納入健保,但自付額提高,減少政府補助額,應是兼顧各項需求的可行方案。
台灣善待來台學生,但是台灣留外學生並未獲得同等的待遇,也有失公平,台灣同意給予中國大陸來台學生納入健保。基於「平等互惠」原則,政府也該爭取在大陸念書的「台生」比照同等待遇。
民進黨雖然在中國政策上沒看出重大的改變,但是至少在態度上應展現有別過往的善意;既然要善待陸生,那就從陸生納健保的實際行動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