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方塊-- 心的趨向

陳怡蓁 |2014.01.13
1550觀看次
字級

最近因為我的書《創趨勢,我們不做Me Too》上市了,有機會跟許多讀者交談,也接受許多媒體的專訪。

「你揭露了很多你們經營管理趨勢科技的祕辛啊,不怕洩漏機密嗎?」

「你說出太多內心真正的感受,企業管理的書通常不這麼寫的。」

許多人這樣直接反應。剎時間,我彷彿被剝掉了外殼,有一種被看透了的羞澀。

最初原是為了慶祝趨勢科技創業二十五周年而寫。之前我已經出版過兩本關於我和先生一起創業的書。《@趨勢》是從頭說起,直到公司在日本風光上市;《擋不住的趨勢》則是上市之後所遭遇的風暴,以及國際管理的經驗心得。當時我身處企業經營的場域中心,看事情有一種堅定的主觀,寫起來不自覺地隱含一種「宣揚國威」的目的性。一切都很正面,很勵志,帶著「雖千萬人,吾往也」的莽撞,甚至「大丈夫當如是也」的理所當然。

如今退居商場的江湖邊緣,帶著「文化長」的頭銜場邊觀戰,按劍不動,匆匆也已八年。提筆寫下與先生雙雙交棒退隱的過程,其間遭遇的空前危機,以及金盆洗手之後各自的際遇與作為,不禁百感交集,種種景象在眼前彷彿播放錄影帶一般地重現,影中人分明是自己,卻那般陌生。當時種種,經過歲月的咀嚼,竟呈現另一種風貌,另一番滋味。從片段的回憶,到整體的串連,逐漸彰顯了對我個人成長的內涵意義。

我忘了這是一本企業管理的書,忘了是為了慶祝二十五周年而寫,忘了我是企業共同創辦人,忘了我是老闆娘,也忘了將會有熟識的和完全陌生的讀者看到我的書寫。我一發不可收拾地寫,混合著創業的心路歷程,喪父的痛楚,交棒的掙扎,團結度過危機的感動,以及經常有虧母職的愧疚,交織著血汗,歡笑,惶恐,與感傷,卻也述說著企業面對危機的應變,條列著許多運籌帷幄的規範與執行的實際步驟。三個月之間竟然寫下超過十萬字,字字是我真實的人生經歷,句句出自內心未加掩飾的感受。

我並未預設立場,不知道自己將寫成怎樣一本書。但是當專心一致地寫作,就會進入一種定靜的狀態,超越了現實的生活,與平常的自己判若兩人,彷彿連腦袋也不屬於自己所有,隨著莫名的軌跡遊走向未知的境地。分不清理性與感性,過去與未來,有時是自己在說話,有時似乎化成別人在冷眼旁觀。我似乎領悟到一種所謂「入定」的狀態,那是十分幸福喜悅的體驗。

我的先生說:「當老婆寫作的時候,我的地位連狗都不如。家裡的小狗還可以靜靜伏在她腳邊,我是連她書房都不准踏入的。」因為當我處在那種專致的狀態時,心智是恍惚迷離的吧!

書成之後,與出版社商議書的定位問題,確有左右為難的困境。究竟是小說類?勵志類?還是企管類書籍?政大的企管教授看了初稿之後說:「一般管理書籍都要求客觀,中立,去個人化。」這本書卻是「有血有肉,有淚有汗的書寫,才能啟動同理心,讓讀者瞭解事業經營的全貌。」認為這是一本另類的企管書籍。也有記者說:「這根本是商戰小說吧?你如何用數字或理論來驗證所謂企業文化的成效呢?」似乎又認為這是一本敘事勝於理論的小說。

從前我負責全球行銷的工作,十分講究產品的定位,這一次我打算讓它模糊,我原是跨界的人,身處高科技業,卻老是嚮往文化藝術,兩面不專精,換邊又似乎擅場,就讓我的定位模糊吧!管他是企業管理,文化精神;是別人的口述,還是親臨其境;是回憶增添了色彩,還是歲月彰顯了內含意義;是文學,還是知識;是小說,還是紀錄片。總之,我是隨著「心」的趨向,在時光隧道中重新走了一趟,看見了當時未曾留意的景象,領悟了當時未曾細究的感覺。

我的手跟著心走,不受邊界的限定,敲打出屬於我個人的,不一樣的生命樂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