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障綜藝團舞台發光發熱 混在一起有保障 不同障別互補啟發自信

李祖翔 |2014.01.11
1852觀看次
字級

在混障綜藝團中,團員個個懂得與別人互補,充分發揮混障精神——混合障別,團結力量大。不管是視障樂團,或是美麗的輪椅舞蹈團……十多種組合的表演精采絕倫。然而讓義工感動的不只舞台上的演出,還有幕前幕後團員所展現的「絕不認輸、大家可以多看我一眼」的自信,這份自信鼓舞更多人。

「做事不難,做人難。」是魏陳良對身障處世的感想。魏陳良是近年赫赫有名的「混障綜藝團」總監,與幕前的團長劉銘一起負責二十多名不同障別成員演出的協調工作。五年的參與,他從義工當到「大總管」,大家認為受益最多的是他,因為他和「混障綜藝團」幕後推手:凌華教育基金會的員工走向紅地毯,還有了下一代,孩子上周才剛滿月。

魏陳良稱呼綜藝團團員為「老師」,不論是資歷深的劉銘,還是才二十歲的四肢截肢舞者郭韋齊,「他們都是我生活中的老師。」他說,站上舞台,對觀眾而言就是激勵,但能大方站上舞台需要勇氣,而勇氣是他從小最缺乏的。

小兒麻痺的魏陳良說,高中前過得很自卑,「感同身受並非切身之痛。」外人無法了解身障者的感受,「所以怕人家一直盯著我看,我知道他們想要嘲笑我。」高中後認識一群好友,帶他爬山,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和一般人做一樣的事,只是速度慢了點,實在爬不動,朋友就拉他一把或牽著他走,就這樣照自己的步調活,他也可以去游泳,不用和人作比較。

藝團啟發 自我肯定

走出去,看得多,心就開朗,視野也不同,一路從電子科、專科畢業,進入警察廣播電台當音控師,甚至到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進修。認識劉銘後,劉銘建議他到綜藝團當義工,他說:「我認識他們時就很震撼了,但震撼的還不是表演,是障礙程度百倍於我的他們,笑容如此燦爛。當時想,他們能這樣,為什麼我還要關在自己的小世界?」因為團員的緣故,自卑感沒了,現在他得意地說:「以前我怕大家看我一眼,現在希望多看我一眼,因為我很棒,很優秀。」

儘管混障綜藝團啟發了他,然而,當義工才是肯定自我的開始。魏陳良說,在警廣工作後,曾於民國九十九年以非商業廣告拿下金鐘獎,但在綜藝團,拿過金鐘獎的大有人在,有兩人甚至是十大傑出青年,也有入圍金曲獎或各式才藝大賽的冠軍得主,得獎並不意味了不得。

在整個團隊中,音控師到底能奉獻什麼?「後來發現音控如果沒處理好,活動流程不順暢,品質和觀眾感受就大幅降低。後來團員都說,有小魏在,就安心了!讓我有成就感。」

帶藝加入 良性競爭

長期與音聲為伍,魏陳良益發有自信,覺得對音感的掌握,在綜藝團中能有發聲權,不料輸給了「視障老師」,讓他對團員的能耐敬佩不已。他說:「這個團奇特的地方,就是相互學習,『良性競爭』,比如我發現,傷殘程度愈輕微的朋友,反而愈自卑,很嚴重的認為不用藏了,反正就這個樣!所以看到重障者的成果能夠那麼傑出,都不敢喊苦,努力練習,只想超越對方。」團員最常想的,就是「你愈來愈強,我也要提升!」

混障綜藝團的團員都是帶藝來加入的,個個都很厲害。例如混障綜藝團選人無設限,有不少主動遞履歷來的人,面試前還擔心審查程度不能評定他們,一站上舞台,又看到老師的表現,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紛紛打退堂鼓,沒有讓自己更厲害之前,不會回到這個舞台。「我們挑人不設限,可是才藝得要上得了檯面,雖然我們強調的並非才藝,是夠震撼的生命故事,不過始終相信,身障朋友沒有同情分數,我們不需要憐憫機會,需要的是實力和被賞識。有人欣賞,即使演出酬勞低也無妨。」

肢體互補 變身舞姬

「混障」的定義是外人要認識他們前,最需要明白的。「混障」除了有「混合障別」的意含,還有「團結力量大,混在一起更有保障。」的意思,進團的人會學習與別人結合,有時到外面找老師,練習森巴舞、肚皮舞,或彼此搭配,變成一個個組合,能安排的節目就多元化,可以因應不同主題的演出,例如有的視障老師會彈琴,有的擅長吉他,單獨表演會單調,在一起就成視障樂團,因此誕生了視障界的F4(仿偶像劇《流星花園》)。

在搭配的組合中,有「美麗的輪椅舞蹈團」,由輪椅國標舞天后林秀霞、療傷歌手王春葉、入圍金曲獎的電台主持劉麗紅所組成;「龍舞仨妃」是聽語障者林靖嵐、楊依璇和何宛靜的隊名;「旋躍舞姬」則是左手腕截肢的百變女王王蜀蕎、左手臂截肢的公益歌手楊采蓉和截四肢的奇蹟舞者郭韋齊一起表演麥可.傑克森經典舞蹈的團體,組合超過十種。

壓軸登場 感動落淚

魏陳良和劉銘一起運用得獎的經驗,幫綜藝團打造動人心弦的劇本,例如什麼樣的節目能吸引孩子、高中生和上班族?魏陳良分享祕訣:「打頭陣的要夠撼動人心,最後再安排一次回馬槍。」有次他們到偏鄉表演,孩子怕無聊,帶了書本去,誰知道表演一開始,電吉他的聲音響起,全場沸騰,一首曲子後,主持人才說明表演的目的和主題。隨著各式各樣驚人的舞技出現,吸引孩子目光,立刻闔上書本,當大家情緒亢奮到極點時,壓軸登場的,卻是腦性麻痺的程志賢,「所有人都安靜了,想知道他要說什麼;當他開口,含糊不清又努力發聲、歌唱的模樣,大家都哭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