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位醫生都像「史懷哲」,至少「他」不是。他經常被病患投訴:「態度惡劣,沒有耐心。」「我還沒講完病情,他就叫我閉嘴。」「我吃這種藥不合,他就是不願意幫我換別的藥……」各種批評,紛至沓來。
新來的義工沒注意到他診間門上貼的「警語」而敲了門,此舉犯了他的大忌,壞了他的規距,他破口大罵,嚇得義工頻頻道歉,罵不過癮,掛著聽診器又追出來,再罵一次。
這天,有位老病號哭喪著臉來到服務台前投訴:「從沒看過像他這樣的醫生,派頭十足,愛心全無!」「我拜託他幫我開慢性處方箋,他理都不理,翻個白眼,還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然後就叫下一個病人進去。」老先生抖動著雙手比畫,身軀顫巍巍地倚在桌邊,連抱怨都很吃力。
「醫生可能太累了。能不能開慢箋單有醫生的考量,或許需要再觀察一陣子,也或許醫生想多看看你唷。這樣好了,我幫你填寫意見單請院方處理,再幫你預約另外一位醫生好嗎?」先安撫老人家的情緒,我接著提出建議。
「不用不用,意見單上千萬不要填上我的名字,以免醫生不高興,我怕惹惱了他,以後會影響到我就醫的品質。」病人急忙制止,怕被秋後算帳。
「我可以幫你改掛其他醫生的診呀!」小醫院同時段一科只有一位醫生看診。
「先不要,讓我想想看,再告訴妳,好嗎?」病人受了委屈,寧可繼續隱忍,也不願意和醫生對立。「暫時不要改好了……其實因為……如果改到別的時段,以後就看不到妳們了啦!」沉吟了好一會兒,病人靦腆地說出選擇息事寧人的原因。
原來義工提供的安慰和溫暖,可以彌補病人在醫生面前得不到的關心和尊嚴。病人的卑微對映著醫者的高傲,在「視病猶親」的牌匾之下,顯得格外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