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爸談癌】 癌症治療的另一條路

曹朝榮 |2014.01.10
1563觀看次
字級

 「最近很容易感覺累,可能免疫力下降」、「近來免疫力低,很容易感冒」,不少民眾常將身體的不適歸因於免疫力低下。

 「增強免疫力」一詞與健康似乎成了焦孟不離的慣性用語,但如進一步深究,一般所言「免疫、免疫力、增強免疫力」到底是什麼?

 免疫力是否能檢測定量?如何去定量增強或降低?這些問題,民眾相當渾沌,也講不出所以然,免疫力成了可以意會,卻難以言傳。

 免疫系統是保護身體、避免異物入侵的防禦機制。不少病毒感染,如麻疹、B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後,大多數人會獲得免於同一類病毒感染的免疫能力,諸多疫苗接種的原理立基於此。人體尚未得到感染前,透過疫苗施打,在體內發展出一套防禦能力,日後接觸病菌時能免於感染。

 然而得過癌症者,不能因此獲免疫能力,免於再得到另一個癌症。對於癌細胞,人體免疫系統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免疫功能不全或衰竭狀況,如先天性免疫障礙、愛滋病、或器官移植長期服用抗排斥免疫抑制藥物的病人,罹癌機率較一般民眾高,也說明免疫能力在防堵癌症所扮演的角色。

 癌細胞來自身體正常細胞,是「內賊叛變」,因此保留絕大部分正常細胞的特質,較容易被自己的免疫系統視為己出而包容它的存在與坐大,但癌細胞也有病毒感染留下的痕跡,或是基因突變而表現異於正常細胞的產物。

 這些都可能被免疫系統視為異物,發動免疫反應,癌症免疫學者在罹癌病人身上,確實發現針對癌細胞抗原具有免疫反應的存在。

 此外,由異體造血細胞移植治療癌症的成效,及器官移植後併發淋巴腫瘤(來自捐贈者細胞的癌症)的案例來看,證實透過輸注捐贈者淋巴細胞,能有效治療源出自己淋巴細胞的淋巴腫瘤,也顯示免疫系統在拑制癌症形成的角色和地位。

 人體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防禦,扮演舉足輕重角色,雖然人體並未因此不再受癌細胞攻擊,然而從免疫系統與癌細胞錯綜複雜的互動機制,進一步發展出免疫療法,開創了癌症治療的另一條路。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